Google是網絡上尋找答案的終極殺手,三駕馬車是商業界合作團隊的黃金搭檔。
姓名:拉裏·佩奇
出生日期:1968年3月26日
籍貫:美國
產業:Google公司
資產狀況:187億美元
2008福布斯財富排名:第32位
姓名:謝爾蓋·布林
出生日期:1973年8月21日
籍貫:俄羅斯莫斯科
產業:Google公司
資產狀況:186億美元
2008福布斯財富排名:第33位
姓名:埃裏克·施密特
出生年份:1955年
籍貫:美國
產業:Google公司
資產狀況:66億美元
2008福布斯財富排名:第142位
1998年9月7日,Google公司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曼羅帕克成立,佩奇和布林在朋友租給的車庫裏辦公,條件非常簡陋。2001年,兩位創始人聘請埃裏克·施密特博士擔任首席執行官,共同負責Google的日常運作。在隨後的短短幾年裏,Google迅速發展成為目前規模最大的搜索引擎,並向雅虎、美國在線等其他目錄索引和搜索引擎提供後台網頁查詢服務。目前,Google每天處理的搜索請求達2億次,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並不投緣的兩個家夥
Google的建立是矽穀傳奇的新一代版本。佩奇與布林從小就癡迷計算機技術,對於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這段經曆與大部分人都不同。
謝爾蓋·布林出生在蘇聯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父親邁克爾是一位數學家,曾經在蘇聯的計劃委員會就職。1979年,剛滿5歲的布林隨全家移民到了美國,從此布林開始了美國式的成功曆程。據說,移民的原因是由於蘇聯對猶太人實行歧視政策。“用數據證明蘇聯人的生活水平比美國人高得多,這就是我在蘇聯工作時期的主要內容,可事實又是如何呢?”邁克爾說。
到美國後,邁克爾在馬裏蘭大學教授數學,而母親,現在是美國宇航局的一名專家。
實際上,布林的祖父也是一名數學教授,所以,邁克爾曾經希望他的兒子布林能夠和他一樣沿著父親的足跡成長。邁克爾說:“除了我自己的乏味工作之外,我離開蘇聯的原因之一也是為了布林的前途。我並沒有考慮過布林會成為一名企業家,我隻是希望他能像我一樣成為一名教授。”
由於自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布林的數學天賦自幼年時期就開始顯露出來。他同時還對電子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還在讀小學一年級時,布林就做了一件令其老師大為吃驚的事情:向老師提交了一份有關計算機打印輸出的設計方案。那時候,計算機剛剛開始在美國普通家庭出現,而布林的老師甚至看不懂學生的方案。
中學畢業後,布林進入馬裏蘭大學攻讀數學專業,由於成績突出,布林在取得理學學士學位後獲得了獎學金,隨後進入斯坦福大學。在斯坦福大學,這位數學天才再次得到教授們的重視,校方允許他免讀碩士學位而直接攻讀計算機專業博士學位。
故事的發展在這裏拐了個彎,他在斯坦福大學遇見了同校好友拉裏·佩奇,兩人一拍即合,創建了現在如日中天的互聯網搜索引擎Google。布林最後並沒有沿著父親規劃好的路走下去,他現在連博士學位都沒有拿到。
跟布林的移民身份不同,佩奇在芝加哥長大,他的父親是密歇根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直到現在,佩奇還一直認為自己從事這個行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父親的影響。6歲時,佩奇就喜歡上了計算機,並擁有了第一台個人電腦。佩奇說:“小學時,我把我的第一份家庭作業用電腦打印出來,當時老師們都感到吃驚。”
在進入斯坦福大學之前,佩奇就讀於密歇根州立大學並獲得計算機工程學士學位。期間,他曾經利用樂高積木設計了一款別致的繪圖機與噴墨打印機。
1995年3月,布林作為一個學長,奉學校之命,帶新來的研究生佩奇利用周末時間充分認識一下校園。那時,布林已經是一名社團成員,初次見麵,兩人幾乎無所不談,但是,幾乎每一個話題都觀點相左。兩人都有很強的個性,而且總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佩奇在接受《商業周刊》采訪時說:“我跟布林初次相遇時似乎並不投緣,相互之間都沒有留下什麼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