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據楊致遠後來回憶說,沒過幾個星期,對方就希望他們能成為網景的正式員工,專門負責雅虎的事務。楊致遠認為,其實這和美國在線的收購方式大同小異,他們希望將雅虎變成內製的產品,隻是提供股票作為報酬。當然與美國在線也有區別,網景當時尚未公開上市,它的股票價格非常低。盡管楊致遠很難抵製這樣的誘惑,但最後他依然采取了同對待美國在線一樣的態度——回絕對方。

這樣的結果很尷尬:一方拿著資金四處尋覓,一方耐心等待,投資者和創業者的這層窗戶紙,終究需要一位“關鍵先生”來捅破。就在楊致遠和費羅絞盡腦汁尋找出路的時候,神秘人物終於出現了。他叫麥克·莫裏茲,是介紹水杉基金投資雅虎的伯樂。

初次拜訪千裏馬,還是在楊致遠和費羅設在斯坦福大學的那輛拖車裏。莫裏茲回憶道:“兩位雅虎的創始人坐在窗簾緊閉的小空間裏,服務器冒著大量的熱氣。每隔幾分鍾,電話答錄機裏就有一通留言。高爾夫球具掛在牆邊,裝比薩的紙盒散落一地,沒洗的衣服丟得到處都是。”麥克·莫裏茲感歎道:“沒有一個母親會希望自己兒子的臥室像他們那樣。”雖然莫裏茲對楊致遠和費羅一塌糊塗的生活狀況深表憂慮,但對他們的態度還是相當讚賞的,他們忘我的投入讓莫裏茲非常動心。隻是當時雅虎尚未形成賺錢模式,讓這位伯樂有些猶豫不前。

麥克·莫裏茲所介紹的水杉基金,是最被矽穀看好的基金之一。當時喬布斯和他名噪一時的蘋果電腦公司,就因水杉資金的注入而如虎添翼;創造電視遊樂產業的Atari公司也曾受惠於它;甲骨文公司開發並控製資料庫市場多年,取得成功也離不開它的大力支持;提供網絡硬件設備的大戶Cisco係統,也是水杉基金鼎立栽培的結果。水杉基金有點石成金的妙招,它成就了無數知名企業,也為自己賺取了巨額財富,確立了自己在投資領域的顯赫地位。

1995年4月,水杉基金打破從來不給任何免費模式的公司投資的先例,投資雅虎近200萬美元。它是雅虎的首家也是唯一的一家風險資本投資者,雅虎公司掛牌成立。從這一刻起,楊致遠和費羅這兩位因業餘愛好而創辦雅虎的青年,終於被水杉基金送上了事業發展的快車道,他們從此風馳電掣地奔跑在互聯網行業的征途中。

隨著規模的日益擴大,雅虎迫切地需要專業的經理人有效地分配人力資源、訓練員工,將公司的管理提升一個檔次。其實早在楊致遠和費羅剛創業時,他們就確信雙方誰都當不了CEO,因為誰都不肯聽對方的指揮,因此隻得找第三方來仲裁。他們在等待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到來。

幾個月之後,隨著提姆·庫格的到來,楊致遠和費羅心中的石頭才算徹底放了下來。庫格也是斯坦福大學的高才生,從讀研究生開始他就嚐試創業,主要是幫助一些有錢的斯坦福學生修理汽車引擎。來雅虎之前,他隻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師。

當然,過去不能代表未來。當時,雅虎要想商業化運作,就必須要有進賬。因此,庫格上任後的第一道指令,就是“讓雅虎像個賺錢的公司”。雅虎麵臨殘酷的市場競爭,許多掠食者都虎視眈眈。當時,Infoseek停止向所有鏈接的網站收取傭金,開始出售廣告版麵;Lycos正式與卡內基美侖大學分離,以商業化的姿態積極擴張市場;McKinley則通過建立一套完整的網絡工商指南,來吸引顧客的關注。如此白熱化的競爭,給雅虎的新計劃帶來很大壓力。

盡管競爭激烈,雅虎依然在1995年8月以全新的麵貌出現。在它的網站上,增加了許多新功能,也擴充了許多廣告版麵。不過此舉也引起了用戶的不滿,雅虎收到許多電子郵件,指責雅虎出賣尊嚴,令人難以接受。這些反對的聲音隻持續了幾天而已,畢竟雅虎此舉的目的隻是為了增加收入。而且這隻是少數人的抗議行為,並不影響大多數人對雅虎鍾愛有加的態度。

除了擴充廣告版麵提高收入外,雅虎也對分類體係做了修正,把原來的19項類別精簡為14項,同時它還推出路透社的新聞連線服務。用戶隻要在雅虎首頁中點擊頭條新聞,就可以接收到不同類型的新聞資訊,包括財經新聞、娛樂新聞、最新頭條、政治新聞,等等,非常方便。這項網絡即時新聞服務的推出,使雅虎受到更多用戶的青睞。

雅虎推出這麼多的新服務,主要是希望用戶可以認同它的多項功能,使自己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雅虎也通過新服務的推出成功地塑造了獨特風格,使得競爭對手爭相效仿它的方式。因此,雅虎成為網絡各項資訊的重要供應站,隻要雅虎沿著這條道路堅定地走下去,成為數以百萬計的人群朝夕相伴的信息提供者,它的財富之路也會越走越寬廣。

所以,楊致遠一直擁有這樣的信念:隻要更多的人使用雅虎,自己就會獲得成功。他們要做的,就是讓雅虎繼續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雅虎,傳播雅虎。他們將成為這一行業最頂尖的人物,財富也將隨著雅虎的知名度、受眾的增加而成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