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雖然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創業的重大挫折,但他並未因此放棄,相反,更加努力。帶著不太順利的初次創業經曆,內心無比悲憤的馬雲離開了重組後的中國黃頁,卻在後來開創了新的局麵。成功需要積累,這是一個古樸而簡單的真理,隻要有勇氣、有毅力,東山再起又有何難?

人生路上,每次打擊隻要你扛過來了,自己的內心就會變得更加堅強。往往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馬雲認為,明天肯定會倒黴,一定會有更倒黴的事情發生,隻要做好心理準備,那麼明天真的有打擊來了,自己就不會害怕。除了遭受沉重的打擊,又能把自己怎樣?抗打擊能力強了,於是信心也就有了。馬雲在創業的路上是不會有所顧忌的。

馬雲說,很多年輕人是晚上想著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中國人的創業,關鍵不是因為自己有出色的想法、理想、夢想,而是自己是不是願意為此付出一切代價,全力以赴地去做它,證明它是對的。所以人一旦看準了方向,找準了出路,就要毫不猶豫地付諸行動。畢竟機會難得,稍縱即逝。

馬雲從中國黃頁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當然,這隻是精彩演出拉開的一個序幕而已,真正的傳奇還未到來。

直接闖入世界杯

1999年,馬雲離開中國黃頁之後,一個很強的信號讓他徹夜難眠,他意識到一個巨大的機會即將出現。這個機會就是建立電子商務網站,他明白其價值鏈是雙頭並舉的:一頭是海外買家,一頭是中國供應商。但在當時,中國的工廠還未成氣候,商業模式中所有成功的關鍵因素都集中在海外。

於是,馬雲毫不猶豫地創建了阿裏巴巴。剛開始的時候,雖然資本很少,但馬雲還是將未來的公司定位為世界性公司,用他的說法就是“避免國內甲A聯賽,直接進入世界杯”。因而名字也應該要取得響亮,具有國際化。

為了注冊一個好的名字,馬雲耐心斟酌,他一直不敢肯定“阿裏巴巴”這個名字能不能迅速傳播。有一次,在美國一家餐廳吃飯,馬雲突發奇想,找來了餐廳服務員,問他是否知道阿裏巴巴這個名字。服務員的回答非常肯定,還跟他解釋了“芝麻開門”的故事。此後馬雲又在各地反複地詢問他人,經過這個測試,他發現阿裏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並且不論語種,發音也近乎一致。馬雲開玩笑說,從他外婆到他兒子,都讀阿裏巴巴。就這樣,“阿裏巴巴”毫無爭議地確定為公司的名字。

當時,他自己都不敢說是中國的公司,因此才取了“阿裏巴巴”這個非中非西的名字。大家都認為中國不可能有好的互聯網公司,而且像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超級買家”都在西方,互聯網的核心技術和核心企業都在西方,能向互聯網投資的主流資金也都在西方,所以馬雲決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首先進入國外市場。

隨著生意的不斷做大,馬雲對阿裏巴巴的含義也不斷挖掘,後來他表示:取阿裏巴巴這個名字不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全球,他做淘寶,有一天也要走向全球。阿裏巴巴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創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優秀公司。阿裏巴巴幫助中國企業出口,中國產品肯定是海外的買家。至於如何讓這些企業成為買家,他有個形象的比喻:辦一個市場就像辦一個舞會,舞會裏麵有男孩子、女孩子,如果要把他們都請進來很難。所以策略是先把女孩子請進來,再把優秀的男孩子請進來,這樣做市場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在國內互聯網激戰正酣的時候,阿裏巴巴早就開始在國外宣傳造勢。1999年、2000年,阿裏巴巴的戰略很明確,就是迅速進入全球化,成為世界範圍的電子商務企業;打開國際電子商務市場,培育中國國內電子商務市場。那時候很多人認為,阿裏巴巴在國外的名氣比在國內大,這跟他們1999年、2000年、2001年的全麵戰略有關,企業需要迅速打入海外市場。阿裏巴巴的基本活動是在歐洲和美國,因此馬雲在歐洲和美國做了很多演講。

馬雲記得最慘的一次演講是2000年在德國組織的一次演講,1500個座位結果隻來了3個人,他覺得很丟臉,但是沒有辦法,還是得演講下去,那時候阿裏巴巴的推廣工作很難做。但是它作為一個國際網站,主要目的是幫助中國企業實現出口,因此必須在海外尋找買家。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外國人先了解阿裏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