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場 身心了了
符乾坤失蹤了,如同人間蒸發了一樣。
黎秀麗和倩倩開始都不以為意,隻當他又到哪個廟裏燒香拜佛去了。以往也有過這種不告而別的情況,一兩天後又會回來的。
兩個星期過去了,符乾坤仍沒回家,音信皆無。黎秀麗打電話把倩倩和鄭江叫回來,焦慮萬分地說:“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這可如何是好哇?”
鄭江道:“報警吧!”
“還是再等等。”倩倩冷靜地說,“警察一旦介入,影響就大了。萬一爸隻是出去旅遊的呢?”
鄭江覺得倩倩說的也有道理,就不再堅持他的意見。黎秀麗從書房裏拿出一本稿箋,帶了哭腔道:“你們看看,他寫了這些是不是想不開喲?”
倩倩連忙接過稿箋,隻有第一頁寫得有字,是用普通的簽字筆寫的,寫了大半張紙。仔細一瞧,上麵反反複複寫的是一句話,其實是句歌詞,就是前不久在春節團拜會上他唱過的那句“世態炎涼皆看破”。字體大小與下筆輕重不一,顯得潦草而淩亂。
家人正在試圖破解其中的謎團,座機電話“嗚嗚”地響了。黎秀麗騰地站起身,小跑過去抓起了話筒。
電話裏傳來一個陌生的聲音:“我是翠峽山金峰派出所的,請問你認不認得符乾坤?”
黎秀麗拚命點頭,然後意識到人家看不到她,又連聲道:“認得,認得,他是我老公,倩倩她爸。他……他……他咋個啦?”
“他可能跳下舍身崖了。我們這裏有他遺留的錢和物品,需要親屬馬上來一趟。” 派出所的人道。
黎秀麗嘴唇直抖,再也說不出話來。倩倩見狀,拿過母親手中的話筒,請派出所的人把情況講清楚些。那邊回答道:“現在我們也沒看到他人,具體情況咋樣沒法判斷,你們來認領了錢物再說吧!”
翌日一早,鄭江開車帶著黎秀麗和倩倩,奔往翠峽山山頂的金峰派出所。
翠峽山海拔2300多米,層巒疊嶂,氣象萬千。山間常年雲霧繚繞,雨絲霏霏,把翠峽山裝點得婀娜多姿。
“佛道交融”為翠峽山宗教文化的一大奇觀。佛教講究“善報、輪回”,道教追求“自然、無我”。兩者在翠峽山不斷融合,長期共存。據地方史誌記載,翠峽山佛教盛行,香火旺盛,建寺於隋,興盛於唐、宋、元、明、清。山中現有大大小小36座寺廟,僧眾500多人。唐朝開元年間,道教傳入翠峽山,先後曾在山中建了18座庵堂,有近200名道士修行山中。如今,道士們人麵不知何處去,但依然還有零星幾處庵堂遺跡可尋。與同屬一個山係並有秀甲天下美譽的著名風景旅遊勝地峨眉山相比,它的知名度不算高,卻也因之得益,較好地保留了漢傳佛教寺廟的那種質樸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