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場 盛會空前(2)(2 / 2)

現在的台會不再使用人力來抬,改在汽車的敞篷車廂裏搭建,並在車頭前用美術字體醒目地標明了這個台會的名稱。設計師們采用彩繪、雕刻等藝術手段進行外部的整體裝飾,巧妙地遮掩住了汽車的原形。台會造型和用於固定的材料廣泛采用了鋼鐵支架及動力機械,加上現代燈光電動技術和伴奏音樂的運用,台會上的戲劇場景顯得更加的美輪美奐,引人入勝。其人物造型可以多達五六人,也不再僅限於由少年兒童來裝扮戲劇人物了。

《火焰山》上,孫悟空扛著一把兩米多長的大芭蕉扇騰空飛跑,腳下是熊熊燃燒的“大火”。而鐵扇公主雙劍在手,現出一副氣急敗壞地追趕的模樣。再看那孫猴子不停地擠眉弄眼,妙趣橫生,惹人捧腹。

《船舟借傘》裏,許仙佇立在一條棗紅色的小船上,船下是綠色綢布做成的“水波”。他手拿一把張開的油紙傘,僅有立錐之地的傘尖上竟站著不勝嬌羞的白娘子。隻見她腳穿繡花鞋,一隻腳獨立於傘頂,另一隻腳向後高翹著,讓人領會到無限的風流嫵媚。

《千裏送京娘》中,趙匡胤站了個弓馬步,右手揮鞭,左手伸直翹起大拇指。那嬌媚的京娘竟金雞獨立在趙匡胤的大拇指尖上,脈脈含情地看著目不斜視的趙匡胤。京娘的柔情似水,正襯托出了趙匡胤的陽剛和豪邁。

《水漫金山》處,白素貞站立在青兒的寶劍上,手執雙劍與法海橫眉相對,刀槍相見。雖然在背景畫麵上隻有被水淹了半截的廟門和一隻紙船,但你會由此想到那茫茫的江水、洶湧的波濤,以及刀光劍影、風雲雷電……

《凰儀亭》外,呂布雙手執戟,切齒怒視董卓。貂嬋則巧妙地站在呂布的方天畫戟上回眸一笑,微妙地透露出心中的隱秘。

《秋江》邊,陳妙常亭亭玉立於艄翁雙手舉著的一隻木槳上。雖然身下僅有一條紙船,但那盈盈秋水、淡淡春山都浮現在觀眾的聯想中,令人神思飛越。

緊隨其後的還有《荷花仙女》、《嫦娥奔月》、《八仙過海》、《文成公主》、《盜仙草》、《招財進寶》、《老子說道》、《龍鳳呈祥》、《敦煌飛天》、《劈山救母》、《七品芝麻官》、《幸福灑滿人間》等台會,隻見荷花仙女踏雲起舞、嫦娥姑娘長袖飄飄、鐵拐李等八仙悠然地遨遊在萬頃碧波之中……台會所到之處,大人小孩們爭相觀賞,灑下一路的歡聲笑語。

為期15天的旅遊文化節圓滿落幕。晚上,在荷花江上舉辦了放河燈活動和焰火晚會,這也是最後一場壓軸大戲。

程海平想陪著家人、朋友觀看晚會,就沒有按照組委會的安排去貴賓觀景台就座。鄭江、倩倩他們特地在濱江茶樓預訂好了座位,大家借此重聚。寧帆一家隻有謝婭和寧卓睿參加,他連明星們的演出也沒看,出席完開幕式就上北京參加中央黨校培訓去了。

從下午開始,人們便扶老攜幼,紛紛趕往荷花江大橋附近的各處觀景點。小商小販們更是不願錯過這個難得的商機,早早地推著車、挑著擔來到選好的地帶,擺開攤子扯開嗓子賣起了各種小吃零食和小玩意。

景點周邊臨江高樓上的住戶占據了地利之便,當然用不著出門就可大飽眼福。各家各戶提前吃過了晚飯,和親朋好友們一起到陽台或頂樓上喝茶、抽煙、嗑瓜子,一邊天南地北地吹牛閑聊,一邊俯視著濱江兩岸萬頭攢動的熱鬧景象。

夜幕漸漸降臨,但見一盞盞紅紙紅燭紮製的花瓣形、燈籠形、小船形的河燈從荷花江上遊緩緩飄來,星河燦燦,恍若夢境 。

程濤第一次看見放河燈,好奇地問:“奶奶,江邊有那麼多電燈了,為啥還放河燈呀?蠟燭燃完了河燈就會熄的呀!”

宛紅梅正凝神望著窗外,聽到他問話轉過頭來,講解說:“放河燈也叫放荷燈,用來表達對逝去的親人的思念,表達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願……”

程濤似懂非懂地點著頭。忽然,他驚呼起來:“奶奶,你咋個哭啦?”

眾人一看,宛紅梅果然神情悲傷,淚水從她的眼眶裏湧了出來。

陶嵐連忙給她遞上紙巾。程海平不安地問:“媽,您這是咋啦?”

“沒啥,沒啥。”宛紅梅揩拭著眼角和臉上的淚水。觸景生情,夜色燈影中的荷花江讓她想起了30多年前那段傷心的往事,丈夫橫屍江岸的悲慘一幕又浮現在眼前,清晰得像是昨天剛剛發生一樣。歲月悠悠,思念綿綿。她在心底默念和呼喚著:“藝峰,親愛的藝峰,要是你現在還活著,和我們一起歡度良宵,那該有多好哇!”

“砰!砰砰!砰砰砰!”隨著一連串震天動地的爆響,荷花江上空競相綻放出一團團、一束束千姿百態的禮花,花團錦簇,溢彩流光。

焰火彙演開始了。

2009.6.28—2011.5.1 一稿

2013.01.12 改畢於泊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