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兒看,這個小村子,背靠著一座丘陵。隻見這丘陵高處,有一幢相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非常不錯,非常大的房子。遠遠地看過去,隻見這房子,牆壁都是用石頭和了黃泥徹的,比起外麵其他的房子牆壁,厚實得多了。屋頂還蓋著瓦片。
那個蓉娘指著這幢房子說道:“那個啊,就是我的家了。我夫主啊,就是這裏的亭長。以前這兒他最大。當然,你是鄞鄉侯,以後就是你最大了。”
張佑說道:“亭長?這是什麼亭?怎麼我來的時候,走了好半天,都不見人煙,就你們這一個亭有人?”
蓉娘說道:“鄞鄉本來就在海邊,土地很是貧瘠,不好種水稻,種了產出也很低。因此,本來人口就非常的少。但凡有辦法的,有門路的,都搬到了句章以西的大平原去了。那兒農田肥沃,曆代越王又非常重視興修水利,因此種田產出趕非常高,大家都想方設法往來那裏搬遷。留在這兒的,都是一些比較蠢笨的人,大家就靠著到海裏打漁為生。但十幾年前,這一帶外海卻鬧起了盜匪,在海上劫掠,常常殺害漁民。這還不夠,還經常上岸劫掠。弄得這一帶沿海到處人心慌慌的。當時我夫主是越王軍隊裏當兵,在與齊人作戰時受傷。傷好後,越王便讓他複員回家了。他回到家裏一看,這裏居然如此鬧盜匪,日子沒法過,便向當時的句章郡守提議,建一個帶圍牆的村寨,把這鄞鄉的庶民,全都集中起來,住到一起,若盜匪來時,方可齊心協力與之對抗。那句章郡守采納了他的提議,還命他主持此事。我夫主便選了這塊地方,修建了一堵圍牆。然後讓這鄞鄉方圓百裏之內的民人全部都搬到這裏來居住。為了讓民人都能安心搬到這裏來,他又求著句章郡守發了令牌,讓他到姚地學會了煮鹽和曬鹽之法,讓民人來這裏以後,便以煮鹽和曬鹽為生。”
張佑問道:“為什麼選這裏?”
蓉娘說道:“這裏靠山邊啊,地勢較高。隻要派一個人在山上比較高的地方一站,便可以看到遠處的海麵。盜匪若從這兒海麵上來,在山上便可以及時看到,從而通知村裏人做好準備。就算盜匪人多,打不過,我們也可以提前跑到山上躲起來。而村子旁邊,又有一條從山上流下來的小溪,取水也很方便。”
張佑仔細看了看這個村子的環境,和公尚省兩人對視一眼,點頭道:“村子選在這裏,確實不錯。後來呢?”
蓉娘說道:“後來那句章令見我夫主做得不錯,又把鄞鄉全鄉的民人全部都集中到這裏了,幹脆就命我夫為鄞鄉亭長。我夫主當上鄞鄉亭長之後,海匪還來襲擾過三次。但我夫武功好,又從軍對參加過與齊人的作戰,懂得指揮。海匪來襲時,便指揮全村男女老少,一齊上圍牆,守得水泄不通。海匪們不但沒能占到便宜,反而丟下了許多傷亡屍體,狼狽而逃。”
對方雖然說得輕描淡寫,但張佑想像中,海盜圍攻村寨,村民上圍牆拚命守牆,應當非常的驚險的。便又問道:“那些海匪來了三次後,一看點不到便宜,後來就不來了?”
蓉娘搖頭道:“也不全是這樣的。後來越王派遣大量舟師,出海剿滅了那些海匪。海匪沒了,自然就不來了。不過,我夫主這亭長卻一直當著。”
這時,已經來到那幢房子麵前,走近了一看,隻見這泥石牆壁裏麵,還有一層木板牆壁。這一幢房子七個門,看起來,按照不同的用處,分門別類的分成了十來間大小不同的房間。這幢大房子旁邊,還建造了一幢較矮的房子,不過,在遠處看不清楚。這一大一小的兩幢房子,還用圍牆一起圍了起來。圍牆也有一個大門。不過,這一道圍牆上的門,比起外麵那一道圍牆可要新多了,邊上還有一個看門的年青人。
蓉娘走上去,對那看門的年青人說道:“快把門打開,今日有貴客上門。”
那年青人連忙把門打開。這時,隻聽得一間房子裏傳出一陣爽朗的大笑聲:“哈哈哈,我們這麼個窮山惡水,窮鄉僻壤的地方,還有什麼貴客過來啊?我杜武可要見識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