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枝弩箭悄然無聲地離開了弩糟,射入了楚軍大營門口的兩個哨兵咽喉當中。那兩個哨兵正暈暈欲睡,突然覺得咽喉那地方傳來一種劇痛,想要喊叫卻已經叫不出聲音了,隻是滿臉驚恐而又不甘地看著尾部還的輕輕顫動的弩箭,渾身的力量,好像被抽水機抽走一樣,整個身體不由自主地後摔去。
張佑身後跳出四個早有準備的士兵,兩個人分別接住那兩個楚軍哨兵手中的戈,另外兩個人分別接住兩個哨兵向後倒的身體,輕輕地放在地上,以免他們的屍體倒地時發出聲響,驚動裏麵的楚軍。接著,張佑便帶著那些士兵,悄悄地推開了楚軍營地的大門,開始潛入楚軍營帳。
那些潛入的士兵們,連忙摸入一個又一個的楚軍營帳,把那些正在睡夢中的楚軍抹了脖子。整個行動到目前為止,似乎都難以想像的順利,順利到了張佑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這其實也難怪張佑如此懷疑。後世中國的兵法充分講究一個“兵者詭道”的原則,各種各樣的計謀運用,偷襲與防備敵人的偷襲,更是一種基本軍事常識。但是雖然在春秋晚期《孫子兵法》的作者就明確提出了“兵者詭道也”的兵法原則,但是在春秋以及春秋以前,中國的戰爭,卻不大講究詭道,而是崇尚堂堂正正的君子之道。那個時代,兩個國家要打仗,正統的中原國家,一方通常會向另一方發出挑戰書或者說是宣戰書,另一方則接受宣戰書,然後兩個國家進入戰爭狀態。通常在挑戰書當中,雙方都會約定好作戰的時間,地點,甚至出戰的軍隊人數,都會互相告訴對方,以達到堂堂正正之戰的目的。
這就體現了一種古典的貴族精神,君子之道的風格。這期間出現過宋襄公因不肯半渡而擊,等楚軍列好陣式方才進攻,結果被楚軍打敗的戰例,這結果被後世當作迂腐戰爭的典型代表。另外還有一個非常經典失敗的戰例,便是商鞅領兵擊敗魏國公子卬的河西之戰。在這一場戰爭中,當商鞅知道魏國主帥是公子卬時,便給對方寫了一封信,說雙方曾經是舊相識,要好好敘敘舊,公子卬欣然前往,結果立即被俘,導致了魏軍全軍覆沒。其實這種事情,在後世任何時代,都不會發生。後世軍隊,沒有那一個主帥會離開自己的大軍,到對方的營地裏去敘舊。而公子卬之所以前往,則是因為他出身於魏國的王室,講究一種古典的君子之風,覺得不能在商鞅麵前失去了自己的君子風範。結果被毫無君子風範的商鞅給抓起來,從而徹底戰敗。
戰國之時,戰爭意識和戰爭文化,正是處於從古典的君道到後世的詭道轉變時期。此前已經有許多兵法大家和軍事將領脫離君道,實施詭道,在戰爭中展施各種各樣的計謀,從而取得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重大成就。但是,人們對於夜襲和防夜襲,仍然沒有意識和概念,這個時代,也根本沒有什麼人進行過有名的夜襲戰。所以張佑領兵夜襲時,開始就出乎意料的順利。這倒不是楚軍主帥辛無醜無能,而是這個時代,大多數軍人,對夜襲還缺乏認識,從而讓張佑鑽了空子。
張佑看著自己手下摸進了敵方的營帳肆意殺戳,但是楚軍有好幾萬,這樣殺戳要進行到何時?夜襲是要製造成敵軍的混亂,從而讓他們自相殘殺,互相踩踏,自已崩潰,那樣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這時,一個營帳中,帳門一掀,一個衣裳不整的楚軍士兵,暈頭暈腦的出門,找了一個角落,伸手掏出胯下的玩意兒,對著角落放起水來。張佑連忙對杜殿傑和另外一個人示意一下,那兩個人會意,悄悄地走到那個楚軍士兵後麵,突然把他打倒,捂住他的嘴,拖到一邊。
那個楚軍士兵沒想的自己起來解個手,會遭遇這種事情,想喊卻喊不出來,滿臉驚恐地看著張佑等人。張佑手裏拿著一把短刀,在他麵前晃了幾下,陰森森地說道:“別大喊大叫,我問你什麼就回答什麼,不許撒謊。否則,把你十根手指頭,十根腳指頭,一根一根切下來。再把你皮一張張剝下來,然後把你的筋一條條抽出來,肉一塊塊割下來,最後把你骨頭一個個敲碎。聽明白了沒有?聽明白了就點一下頭。”
那個可憐的楚軍士兵,膽子實在是不算大,這一下隻嚇得臉色蒼白,毫無血色,眼中神色更是驚恐之極。一聽張佑這麼說,便連忙點頭,還點了好幾下頭。張佑一看他如此,便對捂著他的嘴的杜殿傑說道:“放開他的嘴!”
杜殿傑便放開了手,但是仍然死死地按著那個楚軍士兵,讓他不能動彈。張佑問那個楚軍士兵道:“辛無醜的營帳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