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喜事連連(1 / 2)

張佑咋一看姑蔑城方向開來了這麼三支軍隊,也嚇了一大跳。這姑蔑城什麼時候有這麼多兵力了?難道昨晚自己走後,整個越國的軍隊,全都來援了?

等那些軍隊靠近的時候,張佑看到計均平領著兵正跑在中間那一支軍隊的最前麵, 便連忙迎接了上去,問道:“你姑蔑城不是才三千人的部隊麼?什麼時候這麼多人了?”

“哈哈哈……”計均平笑得有點兒犯賤,很得意地說道:“你不是說兵者詭道也麼?我隻是讓最精稅的士兵跑在最前麵,後麵的,就找一些老弱婦孺,拖著樹枝掃把啥的,跟在後麵跑動,揮掃著地麵,弄出一大片灰塵,兼喊喊殺聲而已。”

這時,由於離得近了,張佑發現這支軍隊在前麵的精稅士兵後麵,果然跟著許多老弱婦孺,手上拖著樹枝,邊跑邊在地上左右掃著,嘴中大聲喊著殺聲,搞出的灰塵喊殺聲都很大,比前麵正式的士兵大多了。

張佑不由得對計均平表示佩服,自己不過隨意引用了一句《孫子兵法》上的麵話,這家夥居然能夠舉一反三,就搞出這一手來,這世家子弟果然不是白給的。

雖然計均平隻是虛張聲勢,但楚軍卻已經因為失去主帥而軍心崩潰,這一看三支越國大軍拖著漫天煙塵衝過來,哪還能分辯真假,他們逃出營寨之後,除了少數比較精明的,向荒郊野外人少的地方躲之外,其他的大部分人,都毫無章法地沿著大軍開過來時的來路,拚命的往回跑。越軍緊緊吊在後麵追擊,那些楚軍越發慌張,一路上就免不了互相踩踏,自相殘殺。很多楚軍跑著跑著,跑不動了,看後麵越軍追上來了,便把手上武器一丟,往路邊一跪,投降當了俘虜。等這些楚兵一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地逃回到了饒地之後,三萬大軍出發,剩下逃回來的士兵,已經不足十分之一了。

楚軍這些士兵當中,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職業軍人,大部分也都是饒地的農夫被臨時征召過來的,隻是一少部分是是職業軍人。這次如此慘重的損失,可把整個饒地給害慘了,他們的農業生產,至少也要倒退十年。

越軍在姑蔑城下一戰而勝之後,剩勝追擊,周邊農村的農夫們不斷地加入,使得他們越戰越勇,人數也越戰越多,最後不但把楚軍逐出了國境,還乘勢攻入楚國國境,對楚國境內也乘機報複禍害了一把,報了一箭之仇之後,方才班師撤回姑蔑。

回到姑蔑之後,計均平便寫了一封洋洋灑灑地報捷書,送往越國首都會稽。在報捷書中,計均平除了對自己堅守孤城並且最終取勝的行為進行了吹噓一番後,便是對張佑大力推崇,說他是熟讀過《孫子兵法》的兵家子弟,兵法大家,這次多虧了他的謀劃,姑蔑守軍方才戰勝楚軍,轉危為安。

姑蔑大捷的消息連同這封報捷書一同到達會稽,不由得在會稽引起一場轟動。這場戰爭在越國朝堂看來,隻能算是一場小規模的邊境衝突。這個時代,天下諸國林立,國民又全都是十分血性好戰,這種邊境領主城市的互相間的衝突和攻擊,各個國家每年都不斷地上演。

而在楚國朝堂看來,更是小事一樁,不值一提。他們的眼光和目標,一直都在北方。春秋時楚國視為目標敵國的是晉國,戰國時視為目標敵國的,是魏國和秦國,對這九江饒地的情況,根本就沒心思多加關注。

雖然越國朝堂大佬們看來隻是一樁小規模的戰爭,但畢竟也是戰勝了,並且是勝得十分幹淨利落,越國朝堂最後還是決定大大地慶祝一番,以大肆宣揚這場勝利,以借此提升民眾對國家的信任和支持。這讓朝堂上的一些人,心中暗暗羨慕嫉妒恨,這計家怎麼這樣還不倒黴,反而獲得了更多的榮耀?

既然要大肆宣揚這場戰爭的勝利,那麼對相關的有功人員就必須進行獎賞。而提出夜襲計劃並且領兵率先進攻的張佑,理所當然的是首功人員,朝堂上對他的獎賞也進行過一番爭議。相國馮無忌主張要對他進行大大獎賞,將整個句章郡劃給他冶理。理由是他在鄞鄉幾個月,能將那麼窮弊的地方,整頓一新,並且還能夠訓練出一支軍隊來,要是給他更大的地方,肯定能夠取得更多的成績。就讓他替大王鎮守東方海岸好了。

大夫苦餘反對,說他能夠冶理好鄞鄉,那是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裏麵,並且他修建新式鹽場已經衝擊了原有的鹽業格局,對其他地方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給他更大的地方,他未必能夠冶理的好。

大夫範成說句章城乃是先王句踐所建,是用於向子孫章示功業的,應當永遠留在公室,怎麼能夠交給其他領主呢?這事不妥。

接下大夫文遠說就算把句章交給張佑,但張佑乃是大王所封的領主臣下,所以句章仍然是越國城池,又有什麼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