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遠洋海貿(1 / 2)

鼓搗出印刷術後,張佑又找到鐵堅,讓他派人去找一些磁鐵。鐵堅通過自己原料的鐵匠圈子,找到了一些磁鐵送過來。然後張佑又讓鐵堅把磁鐵打磨成針狀,接著,張佑讓木九做了一個木製羅盤,上麵刻上許多符號刻度,再裝上磁鐵針,就製成了羅盤針。

在中國明清時代,羅盤針時常被用來測風水算命。張佑當然沒打算這麼幹。他找人經過陸地上一番試驗後,便交給句章郡港口,一個名叫姒東海的人。讓他在海上試著使用這羅盤針的效果。

這姒東海是一個遠洋海商。他親自駕船在海上試驗了一天後,回來時,異常興奮地對張佑說道:“領主大人,這東西太好了。以後有這東西,在海上,再也不用擔心迷路了。

張佑點頭微笑,這羅盤針,本來主要目地就是為了解決海上航船時,辨別方向用的。如果能夠搞出六分儀,再配合越國的造船業基礎,張佑覺得可以進行大航海活動了。不過,這個時代,進行大航海,恐怕會嚴重擾亂曆史,使得曆史的一切演化,提前一千五百多年,這後果想想就覺得可怕。再說,六分儀也不是那麼好弄,至少他除了知這是利用太陽射線測定緯度的裝置之外,其他一概不知,一時半會也不可能弄出來。

至於火藥,其基本配方,張佑則記得的,無非就是硝,硫磺,木炭不同比例的混合。隻不過,這東西比較危險,弄出來影響也更大,張佑猶豫著要不要這麼早就把火藥這種大殺器給搞出來。如果這時搞出這個,以這個時代人們旺盛的創造力,和軍事上的需求,肯定會進入火器時代。這真不知道是福在禍,張佑可無法把握。

猶豫好多天之後,張佑終於還是決定,如果自己沒有受到強大力量威脅,那就不搞出這種東西了。但是如果自己受到威脅,為了保命,那就顧不得了,那時候,必定要把這種東西弄出來。為此,他決定儲備一些原料,以備不時之需。

當然,這事極端重要,所用之人必須是絕對值得信任的人。但張佑來這裏不久,要找絕對值得信任的人,並不容易。想來想去,張佑決定,把這事交給蓉娘。一方麵,蓉娘屬於最早主動投向自己的人。同時他是女人,不能隨便離開鄞鄉村,從而泄漏秘密。另一方麵,張佑隻儲備原料,相信蓉娘不會明白他儲備那些東西幹什麼用。因為這個時代,還根本就沒有火藥這個概念,就算打仗時,也極少有人使用火攻。張佑讓蓉娘儲備那些東西,她一個女人,自然不可能想到那些極易著火的東西,是軍用的。

火藥暫時不發明,張佑便決定在海船上大規模推廣羅盤針的應用,發展句章港口與其他地方的海洋貿易。為此,他重新召來姒東海來了解一下句章的海貿情況,並且商議在海船上推廣羅盤針。

雖然這個時代,貧窮落後是社會的主流,但句章畢竟是沿海港口,商業發展程度上,比起其他地方來說,還是相當發達的。規模比較大的海商船隊,總共有十二支。這十二支海商船隊,有三家是獨家海商船隊。整支船隊隻屬於一個人,或者說一個家庭所有。另外九支船隊,都是由一些比較小的商家船隊聯合起來,統一行動的,似乎介於股份公司和行業協會之間的機構。

這十二家海商船隊,最大的一支,當家人姓姒,就是這個姒東海。在十來代之前,也是越國王室。不過,現在早就已經成了一介普通的國人了。僅僅保留了一個高貴的國姓。三代之前,他家就是一個專注於海貿的商賈之家了。不過,商人在越國社會地位較高,從來沒有像在中原一樣受到歧視。

而中原國家,一方麵享受商業發展帶來的便利,一方麵卻歧視壓製商人。這是因為,當年周是以農業起家,推翻商朝後,為了消弱商朝遺民的勢力,不許商民占有耕地,從事農業,而隻許他們做長途跋涉,轉手買賣的行業為生。所以做買賣又稱做生意。又因為這生意主要是商朝遺民進行,所以生意又稱為商業,生意人又稱為商人。商人因此在整個古代中國倍受政治歧視與壓製。

而此時和這姒東海一番交流,張佑非常驚駭地發現,這個時代,越國居然有直達日本的遠洋航線。

通過姒東海的介紹,得知這條航線基本走向是:從句章港出發,橫渡東海,首達日本南方的奄美、度感附近的島嶼,然後再逐島北航。越大隅海峽至九州島西南薩摩,再沿肥後,肥前抵築紫大津浦,最後入關門海峽,由瀨戶內海抵達日本國政治中心奈良附近的難波三津浦。

也可以由句章港出發,循東偏北橫越東海,直趨日本肥前鬆浦郡的值嘉島,然後駛達築紫的大津和難波的三津浦。

這個時代,日本正開始步入彌生時代的早期。原本發展緩慢的古日本,社會開始飛速地發展。稻作農業開始大規模的推廣,各種鐵器、石器、銅器,陶器開始普通的使用。特別是稻作農業和陶器的大規模使用,以及定居村落的出現,是日本彌生時代的主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