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了的事立即就幹。張佑當即就下令,準備去會稽,兜售食鹽,鐵製農具,各類的木器製品,以及新近出產的紙,香皂,羅盤針等物。
第二天,正月初六,按照這個時代的習俗是絕不出遠門的,但是現在也顧不得了。句章港口,有五艘船隻,載著這些物品,拔錨啟航,離開港口,一齊向會稽駛去。本來張佑也想搭乘這班航船,前往會稽的。但是計姬認為乘船太不安全,而張佑除了蓉娘肚子裏的一個不知道是男是女的骨血之外,才一個人,連族人也沒有,任何對其性命稍有危險的活動都應當盡量遠離。因此,堅決反對張佑搭船。張佑無奈,隻好放棄了乘船計劃,和計姬一齊從內陸走東幹道去會稽。最後,文修代替了張佑,搭船先去會稽,布置一切,等張佑趕來彙合。
這一次,在路上幾科是晝夜兼程,在路上都沒怎麼休息。四天以後,正月初十,張佑一行終於到達會稽。四天的時間,從句章走陸路到達會稽,張佑幾乎是破了這個時代的記錄一般急行軍。到達會稽後,幾乎是全身散架。
文修比他們早一天到了會稽,已經說服了計家,把他家一處閑置的院落租給張佑,作為這次在會稽的活動場所。雖然是嶽父的東西,但所謂的親兄弟,明算賬,張佑還是要付租金的。五艘船上的東西,也都已經找人卸下,按照不同的東西,堆放在院落中不同的地方。同時,文修正遣人尋找會稽街頭店鋪,替他們寄賣帶來的商貨。對此,張佑也很滿意。
由於在路上趕得太急,張佑在這個大院落的一個房間裏,幾乎是倒下就睡。等他再次睜開眼睛時,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張佑心想現在已經是十一日了,等自己的商品在這幾天換出糧食,再運回鄞州,肯定是要晚幾天,那就來不及了。因此,急忙帶著計姬,去計家家主住的府第拜訪嶽丈。
見到了計無財,張佑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行了禮之後,很不好意思地開口道:“嶽丈大人,小婿實在無奈,家中快要斷糧了,現在無其他法子可想,隻好請求你老人家支援一下。”
計無財哈哈大笑道:“你的情況,文修前日派來的人已經說了一遍,老夫自己也核實過。你年輕人啊,做事太過急躁冒進,吸納人口太快,才導致了這種情況。要是其他人,我可懶得理會。不過,誰叫你是我女婿呢?我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女兒挨餓而無動於衷吧?糧食我早就準備好了,你叫人來搬運吧。不過,我們雖然是翁婿,但一碼歸一碼。你借的糧食,也得還。不但得還,還得加上利息。”
張佑說道:“我用錢買下你的糧食成不?”
計無財搖頭說道:“不行,我也不缺錢。我借出去的糧食,收回來的,也必須是糧食。”
老丈人不收錢,張佑也無奈,最後隻得以月息一厘的條件,向他借了一千擔大米。
談妥了這事,張佑留下計姬在家裏和父母團聚敘舊。自己則急急忙出去,安排人手,讓文修把那借來的糧食,裝船往回運。估計現在運回去,剛剛趕得上接濟領地內的糧食危機。這件事總算暫時可以放心了。
隨後,張佑稍稍放鬆心情,帶著隨身的幾個侍衛,開始遊覽起會稽的最新盛況。會稽在這幾日由於各地參與賽龍舟的人不斷地趕來,比起上次張佑來此時,更是多了幾分熱鬧和人氣。同時,張佑發現,那些商鋪裏,比之以前更加的琳琅滿目,一些以前生意很冷清,商品也比較少的商鋪,也擺出了更多的商品招攬顧客。有一些以前從來不會在會稽出現的遠方土地特產,也出現在這裏。甚至張佑還發現,有許多臨街住戶,本來不是商鋪的,現在卻臨時開起了商鋪。至於擺地攤的攤主,用一根扁擔,一雙肩膀挑著貨擔,到處走街串巷兜售貨物的貨郎,那就更多了。看起來,打這節日賽事經濟的,遠不至張佑一個人。看來,做生意的,古今中外,都是精明人啊。
張佑帶來的商品當中,那些鹽一擺出來,就受到搶購,以至於張佑不得不下令顧客排隊,讓自己的隨身侍衛幫忙維持秩序。熟鐵製作的農具和一些工具,還有各種新奇的木製家具,賣得也不錯。雖然沒到需要排隊的地步,但也不斷地有人問價,有人買下。原本被張佑寄矛厚望的紙張,香皂之類的東西,居然無人問津,這讓張佑即出乎意料之外,又有點兒失望。張佑隨後在街頭問了一些人,做了一個街頭調查。十個人中倒有十一人不知道這些東西幹什麼用處。別人不知道用處的商品,自然不會有人來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