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旅的齊軍,雖然兵敗如山倒,不過,田武身邊還是有一小部分久經沙場的精銳士兵,在他的率領下,拚死突圍,最後終於潰圍而出,躲過了一劫。但是出來的一千人,隻剩下了幾十人,淒美女慘慘的,好不可憐。
為了圍殲這支千把來人的齊軍部隊,張佑調動了自己麾下從越國帶來,還有從本地招來的五千士兵。不過,由於本地招的士兵,基本上都是一些缺乏訓練的農民,所以,張佑不敢大意,設下埋伏之後,把齊軍誘入埋伏圈加以圍殲。不過,這些農民畢竟是缺乏訓練以及經驗,最後還是讓這支齊將領逃跑了。對此,張佑心中有點惱火,但是知道大家盡力了,隻好下令嘉獎有功人員。
雖然小勝一場,但是張佑知道大齊國正規主力大軍麵前,自己的處境並未根本性改善,等他們重新調整部署後,更強的兵團,更大的壓力,就會普天蓋地地撲過來,根本就不是自己能夠抵擋得住的。
因此,張佑絕不敢粗心大意,一麵令人打探齊軍的行動,一麵向上岸的安陵渡口退去。幸好,張佑設伏小勝齊軍一場,也讓齊軍謹慎了許多。各路齊軍聽說田武中了埋伏,近乎全軍覆沒,連他自己也差一點被俘,都不敢再大意,個個小心翼翼地向前搜索前進。結果,進軍變得十分遲緩。
這就給了慘敗的其他越軍以喘息之機。其他的各個殘軍敗將,趁機也退向安陵碼頭,和張佑的軍隊一齊乘船退回了越國境內。
在張佑領兵上船時,卻又出現了妖蛾子。原來他新招的齊人士兵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不願離開齊國,去向越國,要求回家。但是張佑手上那些剛剛晉升的各個基層字軍官們,哪裏肯答應。那些齊人士兵們要是不去越國,他們剛剛升職的軍官,豈不是成了光杆軍官?這種事情,可是誰也不願意。但是很多齊人士兵情緒也很激動,吵吵不休,眼看可能要演化成一場流血兵變,張佑連忙現身軍營,安撫那些齊人士兵。
經過一番了解後,張佑果斷地決定,給那些齊人士兵選擇的自由。想跟著走的,自然歡迎,給他們家人發一筆安家費。那些不想走的齊人士兵,每人也發給一筆遣散費,由他們自行回家。終於把他們安撫下來,人人都聲稱張佑仁義。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樣一來,張佑反倒讓許多齊人士兵認可了他,相信了他的信用。最後,隻有大約兩千名原齊人士兵回家,不足總數的一半,這可比原來吵著要回家的士兵少了很多。剩下的兩千五百名的士兵,都願意追隨著張佑,去越國搏一番前程。這倒是讓人感到有些意外。
最後,張佑北上,帶著五百人出去,卻帶著經過一場血火戰鬥的三千人士兵回來。相比於其他人的損兵折將,這實在是太過於奪人眼球了。整個越人從上到下,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回到琅邪,休整了一天。第二天,張佑一行接到了齊國那邊的最新情報。原來,張佑一行人,最後幾天之所以能夠順利地從安陵渡口上船撤退,沒有遇到齊軍的騷擾追擊。卻是因為齊軍陷入泥灘。
原來那些經過張佑強行土改的農村,有一些大地主逃跑。遇上了齊軍之後,便把齊軍當成了救星。紛紛請齊軍回村幫助他們剿滅刁民亂匪。那些經過土地改受益的村民,自然不肯把剛剛到手的田地以及其他財產交出去。何況一些惡霸式的大地主,還要追究責任,殺人立威。正好這時,張佑放了的那些士兵們紛紛回家,於是,就在他們的帶領下,不斷地奮起反抗。
那些農村村民並不多,對付他們,當然用不著很多軍隊。但是為了行動迅速。齊軍方帥不斷地把軍隊分散派了出去。最後,就像是撒豆子一樣,幾乎把整支軍隊都撒出去了。在那些土改過的農村,大多數重新殺回來的地主和軍隊,鎮壓極其血腥而慘烈,當然反抗也是極其的積烈。一時間血流成河,搞得齊軍主帥焦頭爛額,狼狽不堪,一時間就沒有兵力向安陵碼頭進攻了,任由越國軍隊登船離去。
其實,就算是有兵力,齊軍也未必會願意出死力進攻安陵碼頭。畢竟,打仗是要死人的,既然越人都已經要退回越國了,那就任由他們去好了。畢竟,把入侵的越軍驅逐出境,已經有不小的功勞穩穩當當落入口袋裏。
在琅邪休整了三天後,張佑一行人,複在越國的宋王率領下,又登船從海路返回會稽。在後海外海,張佑遇上了一艘從句章碼頭駛來的船隻,船上有人說句章有要事要求麵見張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