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王無疆釋齊伐楚的這個決定傳遍軍中時,頓時引起軍中一片嘩然。大多數軍官和士兵心裏,對這個時候的楚國,絕對沒有什麼好感,討伐吳國不是不可以。但是,大家千裏迢迢地來到這北方,寸功未建,卻突然又打道回轉,千裏迢迢地轉向南方,去進攻楚國,這也太兒戲了吧?這不但是憑空惡化楚越兩國關係,也令軍心大受打擊,全軍怨聲載道。
張佑聽說這件事後,比起別人又多了一種驚懼的心情。別人隻是覺得越王無疆這個決定不靠譜,除了抱怨白來這北方一趟之外,倒也沒有其他的想法。但是張佑卻知道,越王的這個決定是一個異常嚴重的錯誤。他直接導致越國昭關戰敗後,國力被嚴重削弱,退出了戰國曆史舞台。
因此,張佑急忙求見越王無疆。可惜,這個時候,越王無疆正手忙腳亂地布置移師南下的工作。由於許多軍中將領也都反對南下,越王無疆不得不四處逼壓催促,弄得整個人火急火燎的。這時一聽說張佑求見,順口便問正在身邊的馮無忌:“馮卿,那鄞鄉侯這麼著急求見寡人,你說他有什麼急事?”
馮無忌想也不想,也順口答道:“這個時候還能有什麼事?當肯定是緊急移師南下的相關事情。或者也是要勸諫王上不要南下。”
越王無疆一聽這話,不由得火氣更大了。因為他做出這個決定後,就經受了一波又一波的勸諫,同樣或者差不多的話,聽得太多了,便不由自主厭煩。這時一聽說張佑也是來勸諫的,心裏無比的厭煩,便煩燥地說道:“他一介小小的鄉侯,領兵不過五百。寡人如何下令,他便如何執行便是,那裏有那麼多的廢話?推出去斬了。看誰還敢過來羅嗦!”
馮無忌吃了一驚。那小小的鄞鄉侯雖然不在他眼裏,但是此刻也是領著一支三千餘人的精銳軍隊的,因為大王心情煩燥,便隨意斬殺,實在不是好現象,也不符合大王過往的作風。便進諫道:“大王。這小小鄞鄉侯不足為道。但此時正值非常時刻,若是斬殺他,極易引發軍心動蕩。不若從輕處罰,以儆效尤。”
越王無疆雖然在盛怒當中,但是畢竟是當了二十多年國王的成熟的政治家,聽了這話,也擔心會引發什麼軍心動蕩,導致一些測後果,倒也沒有一味地堅持已見,冷哼一聲說道:“那行。看在相邦說情的份上,暫且不殺他了。不過死罪能逃,活罪難恕,就打他二十軍棍好。讓他跟在後路押運糧草。”
張佑沒想到自己隻是一個簡單的求見,居然差一點掉了腦袋,最後挨了二十軍棍,還被打發去押運後路,就是去做後勤工作。這古代軍隊的後勤工作,雖然沒有像現代軍隊一樣要運送極其龐大的各種物資,但也至少要保證軍中糧食供應,否則軍中無糧,立即就會引起軍中大亂。但是由於古代這極度落後的交通狀況,因此導致的勤工作極其辛苦煩瑣,但打完仗之後,論功行賞的時侯,卻又不會有什麼時候功勞,而危險性卻也絲毫不低。也就是說,這是古代軍中一個典型的有苦勞,沒功勞的工作。因此,這個時代的軍隊後勤工作,通常是地位較低,或者是愛主官排擠的人來做的。同時,打發一個領兵主將卻幹後勤工作,通常也初當作一種懲罰措施。
被打了二十軍棍,然後打發去幹後勤的張佑,難免一肚子的怨氣。感歎別人一到了這個古代,都是主角光環籠罩,而自己卻無緣無故地黴星高照。正感歎著,突然聽到馮相邦遣人來探望。本來馮相派人來見他,他至少也應當到門外迎接。不過,這不是挨了二十軍棍,受了傷嘛,他便不迎出去,趴在床上,請他過來相見了。
馮無忌派來的人,名叫馮常,是馮無忌偏房族人。四十多歲,麵貌平常,中等身材,屬於那種把他扔到人堆裏,絕對不會有半點出彩之處的。他見張佑不肯出去迎接他,而是趴在床上見他,也不以為意。見麵之後,他開門見山便問張佑:“鄞鄉侯,你可知道自己此次為何受罰?”
張佑搖頭道:“實在是不得而知。我隻是想要求見大王。沒想到大王沒見到,反倒莫明其妙地受了眼下這等懲罰。”
馮常淡淡地說道:“你早不求見,晚不求見。恰好在大王怒火正盛時去求見,豈不是火上澆油?正好大王要殺雞敬猴,你卻在那個時候湊上去,不懲罰你,還懲罰誰?你隻是被大王當作了那隻殺來敬猴的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