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獎賞撫恤(1 / 2)

馮王後之所以出來打圓場,乃是因為爭執的雙方,一方是自己丈夫,一方是自己的兄長,為的是國家大事,但也是自己養子的事。如意雙方因此翻臉的話,無論誰勝誰敗,對她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況且,她這個養子,年紀還小,但是已經是太子了,又何必急在一時,在這個當口,非要進一步,成為什麼監國不可?

雖然這太子和監國的區別,有點類似於後世某副和全麵主持工作某副的區別。但是現在越國太子不是唯有一位嗎?這無疆當了二十二年的國王,生了許多孩子,但是在太子玉之前的孩子,大多都夭折了,隻有一位公主留了下來。公主以女兒的身份,自然不會對太子玉構成威脅。雖然比太子玉更有的,越王還有三位兒子,但是這三位兒子年紀更小更不懂事不說,在宮中內外,朝中上下,也都沒有沒有強有力的支持。因此太子玉的地位,目前來說,乃是穩如泰山,實在沒有必要再為一個監國的名號,鬧出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來。

馮無忌一聽自己的妹妹說從長計議,一想也對。眼下太子並沒有其他有力的挑戰者,就算越王馬上掛了,繼位的,絕對是太子玉,隻要自己這批老臣在,國家政局大體上,還是能保持著穩定,並沒有什麼動蕩的危險。同時自己在與越王僵持,也實在有點不智。雖然自己是三朝元老,但是這個資曆身份對別人好使,但是對於越王來說,根本沒用。因此自己先服軟,找台階下,同時也給越王無疆一下台階下,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那些念頭雖然說起來話長,但是在相國馮無忌腦子裏,隻眨眼工夫,便一閃而過。於是他這些念頭閃完,便順勢接過馮王後的話頭:“嗯,王後說的極是,太子年紀尚幼,此事從長計議也不遲。”

由於馮無忌隻是稍一遲疑,便接下這話,看起來居然天衣無縫,好像是王後剛剛說完,他想也沒想,便接下這話頭。而馮無忌說完這話,給了越王無疆一個台階下,越王無疆雖然咋聽又要讓太子監國,好像有替自己安排後事的感覺,這雖然讓他有些不爽,但是他也知道相國和眾大夫們是為國著想,他雖然是久在其位的一國之君,但是在此大戰失敗,舉國精稅兵力盡沒,自己威望不可避免地遭到致命打擊的當口,不好太過為難相國他們。正好相國服軟,送上台階,他也便趁勢下台:“對啊,太子如此年幼,如何能夠當國?此事以後再議!”

這件關於讓太子監國的事情,差點引發國君和相國相鬥。雖然最後在王後的引導下,被擱置起來,但是其中的凶險,非身處其中的人,是難以體會的。這也是專製時代政治的特點,幸好這個時代還沒有婦人不得幹政的禁忌,馮王後方才得以在現場及時調節雙方,使得場麵不至於出現失控。

同相國馮無忌一齊來的苦餘,一看這個話題被擱置,國王王後和相國,都不願再談,如果他再拿這個說事,挑起話題,那就會顯得政治不夠成熟,腦子不夠用了。因此,他便拿另一件事情,來向越王無疆請示道:“大王,關於這次出兵,賞罰撫恤之事,如何安排?這件事當盡早安排,否則國中難免軍心人心浮動。”

說起來,這件事也是越王極其不願意麵對的。一國之王,一力主張出兵打仗,並且禦駕親征,但是最後,卻打了大敗,全軍覆沒,還自己都差一點回不來了。這無論在什麼時代,在那一個國家,對國君的威望,都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沒有那一個國君願意麵對。

雖然如此大敗,對國君來說,絕對是一個恥辱。但是還是有一些立功人員,理應進行獎賞,比如越王無疆和一眾大臣們被圍困時,關夜率兵破圍來救的鄞鄉侯張佑,還有及時來救的舟師部隊,都算是救駕有功的,理應給予獎賞。另外那些陣亡將士,對他們的家屬,理應給予撫恤。

但是打仗,是極其耗錢的事。這古代冷兵器戰爭,雖然沒有後世熱兵器彈藥消耗的大頭,但是這些獎賞撫恤,對於這個時代的國家來說,也已經是極其考驗其財力了。如果戰勝了,那還怎麼都好說。可以從敵方那裏獲得的戰利品當中,拿出東西來分發下去。至不濟,戰勝者也可以繳獲土地,來分給有功之臣,陣亡將士,作為獎賞撫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