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募捐(1 / 2)

越王無疆一聽張佑說自己有辦法幫他解決錢的問題,不由得大喜過望,一時也顧不得再擺君王威嚴,連忙急切地問道:“愛卿,你有什麼辦法?”

張佑一見越王問得這麼直接,他便也直接說道:“很簡單,一個字,借。”

這話一出,越王無疆臉上的笑容便僵住了,馮王後和馮相國也都沒好臉色。另外一邊的苦餘便向前一步,來到張佑麵前,瞪著眼睛,看著張佑,怒聲道:“借?你讓大王到何處借?難道向楚國借嗎?我們剛剛和楚國打過仗,你說楚國會借錢讓我們穩住國內形勢嗎?向齊國借,我們與齊國的接觸,已經被楚國隔絕了,還如何向齊國借?再說,幾十年來我們與齊國一直是攻伐不斷,結冤更深,齊國如何會借錢給我國?真是胡說八道!”

張佑歎了一口氣,說道:“苦餘大夫,我話還沒說完,你就急匆匆地出來訓斥我,你這叫我如何把話說完?”

苦餘停止了訓斥張佑,說道:“好,那你繼續說。老夫看你怎樣說出一個花來?”

張佑繼續說道:“我說的不是向楚國齊國借。而是向國內民眾借。我們越國偏處一隅,遠離中原是非之地,自古以來戰亂並不頻繁。因此國民當眾,積蓄富庶者並不少,甚至有的工商之家,早已家累千金乃至萬金。大王不妨就向國內民人借錢解決這個問題。”

苦餘冷哼一聲,說道:“國君向自己國人還要借錢,那說出去成何體統?現在國家有難,國內那些富裕民人既然家裏有錢,那就理當捐獻出來為國解憂,怎麼反讓國君向他們借錢?”

張佑說道:“國內那些有錢民人,都是守法良民。他們的錢財,都是通常遵紀守法,辛苦勞作得來的。並且他該課稅納賦的都已經課稅納賦,該服役的已經服役。現在他們家裏稍有餘財,憑什麼又要捐獻給國家?如果願意捐獻出來為國解憂,當然是好的。但是捐獻行善,理當自願,你又怎能逼迫民人捐獻?”

苦餘一時沒法反駁張佑,便惱羞成怒地說道:“張佑小兒,你不過一介小小的鄞鄉侯,居然敢反駁我?”

張佑嚇了一跳,但想到現國越國國內,包括越王在內,還有其他各個領主的精銳陸軍都被滅,此時唯一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建製的陸軍唯有自己,於是膽氣又壯,冷冷地說道:“是,我是小小的鄞鄉侯,算不了什麼。你苦餘大夫位高權重,說話之前,理應說不許我反駁你的話語,隻有聽著的份。那我肯定不會多說什麼,對你的話,不管有理沒理,都隻洗耳恭聽。”

苦餘被張佑這麼一通搶白,氣得渾身發抖,嘴唇抖擻,一時說不出話來。馮無忌一看不是個事兒,便解圍道:“好了,你們兩人都不必說了。鄞鄉侯的進諫,大王和本相都會考慮的。”

馮無忌與苦餘同為中樞機構要員,雖然平時裏與苦餘並不一定對盤,但是出於穩維中樞共同權威的角度出發,還是出聲調節兩人的爭執,並且不無偏幫之意。但張佑聽了這話,也沒法再多嘴,便看向越王無疆。

越王無疆開始聽了張佑的話,有點心動,但是後來聽了苦餘的話,那就更加心動。因為借了不用還的錢,總比借了要還的錢更有吸引力,因此他心裏很是認同苦餘的話。這時見張佑看向他,他便說道:“張愛卿,你先退下,以後需要用到愛卿時,會召你相見的。”

張佑隻好向越王無疆行一個禮,然後退出越王宮。當張佑退出去後,越王無疆和馮王後,馮相國,苦餘大夫幾個人商議一陣,又立即召來其他人商議了一陣,當天下午便發布了一則越王書。

先秦時代,一國之君發布的命令之類,還沒有稱為聖旨的習慣,大多數都是稱為某君書或者某王書。如中原國家,大多數稱為魏君書,越君書,秦君書之類的。而南方楚越吳等國由於早早自稱為王,國君發布的命令,自然便稱為某王書了。越王書自然便是越王無疆發布的最高行政命令了。

這次發布的越王書內容很簡單,就是說目前國庫空虛,國家陷入了困難當中,導致了這次與楚國作戰的獎賞撫恤沒錢發放了,希望國中民人,家有餘財者,都捐獻出來給國庫,以解國家危難。

這則越王書一出來,越國國內輿論一時大嘩,議論紛紛。有人說國家有難了,理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渡難關;有人說國家不行了,連給為國打仗的將士獎賞撫恤也發不出來:有人說如此看來國家要崩潰滅亡了;又有人說自己就貧苦民人一個,國家亡不亡,與自己都關係不大,自己隻當好自己的小民就行了。大多數都接受了這種自己隻管當好自己小民的想法。其他的事情與自己無關,不想滲乎,也滲乎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