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足球,世界杯奪冠不是夢
新聞
作者:張子宇
當地時間7月1日,200多名員工齊聚在白宮,隻為收看2014年巴西世界杯八分之一決賽美國對比利時的比賽。比賽進行了一會兒後,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加入看球隊伍,為美國隊助威。
雖獲總統加持,120分鍾的激戰後,美國隊還是在加時賽中1比2憾負於比利時隊,止步八強。
與那些球星雲集的傳統足球強隊相比,闖入世界杯的美國隊沒有受人矚目的大牌球星。唯一算得上大牌的就是他們的隊長,曾效力於英超富勒姆的前鋒克林德·鄧普西。
鄧普西的球風就和他的長相一樣,剛硬樸實,猶如大開發時代的中西部美國男子,精力充沛,麵對一切困難勇往直前。他在世界杯上為美國隊貢獻了兩粒進球。
這種風格也貫徹在前德國傳奇球星尤爾根·克林斯曼指導下的整支美國隊,以至於有人笑稱他們是“體力帝”隊—如果不看比分,你根本不知道美國隊是落後還是領先。因為他們一直在跑,就像阿甘一樣。
就是這樣一支無球星球隊,在2014年世界杯中,依靠美國人特有的不屈不撓,力壓傳統足球強隊葡萄牙,晉級十六強。
此外,門將霍華德也表現出色,在對比利時的比賽中一共做出了驚人的16次成功撲救。他當之無愧地成為美國人的偶像。
奧巴馬專門給鄧普西和霍華德打電話以示鼓勵,他還跟霍華德開起玩笑,“我說,蒂姆(霍華德),當你回到國內的時候,我不知道你該怎樣才能逃脫粉絲們的圍堵。你最好剃掉你的胡子,讓大家都不認識你。”
經常在籃球場上顯身手的奧巴馬,特別抽出時間觀看了美德以及美比之戰。但奧巴馬效應顯然不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效應,這兩場比賽,美國隊都輸了。
但這不妨礙奧巴馬對美國隊的未來充滿信心。“看了美國隊的表現,我想我們有機會奪取世界杯冠軍了。”
總統的信心顯然不是建立在沙礫之上。從廟堂到江湖,整個美國都為世界杯瘋狂。足球浪潮席卷傳統更青睞籃球、棒球和橄欖球的美國。
一連串的數據說明了這一切。在6月23日美國對陣勁旅葡萄牙時,總計有2500萬美國人守在電視機旁觀戰,創下美國單場收視率曆史新高,甚至超過剛結束的NBA總決賽的每場平均收視率(約1550萬人)。
在費城、華盛頓、紐約,成千上萬的球迷聚集在廣場集體觀看美國隊的比賽。人們可以看到《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大牌媒體清一色地將被淘汰的美國隊搬上體育版的頭版。
這種關注沒有限於口頭支持,根據國際足聯的統計,本屆世界杯球票有60%被巴西人購入,排名第二的就是美國人,他們購買了10%。
在美國與葡萄牙的比賽中,到巴西瑪瑙斯現場來為美國隊加油的美國球迷高達2萬人。這樣的盛景讓人聯想到上一次在巴西舉辦的世界杯,即1950年時,同樣參賽的美國隻來了一個記者,他還是自費,並用的是自己的度假時間。
足球在美國的人氣有壓倒北美四大職業聯賽棒球、籃球、橄欖球和冰球之勢。
皮尤中心的報告指出,1960年,美國人口的85%是白人,而到2060年,這一比例將縮減到43%。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在2011年,美國白人嬰兒占全年新生兒的49.6%,而包括拉美裔、亞裔、黑人和混合種族在內的少數族裔嬰兒出生率占50.4%,這是美國曆史上首次出現白人新生兒未過半。有人預測,白人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美國的“少數民族”。
“移民潮是美國足球爆炸式發展的主要原因。”密歇根大學教授安迪·毛爾科維奇指出,在美國生活著5000萬拉美裔,他們大部分從小就生活在足球文化中。
在加利福尼亞,墨西哥人充斥在城市和鄉間,在佛羅裏達,西班牙語的重要性越來越接近於英語。哪怕是來自韓國和中國的新移民,他們也挺喜歡足球。
在1836年英國現代足球規則確立之前,美國就已經獨立了,他們為人類體育大家庭貢獻了籃球和棒球兩種運動,改造了英國傳來的橄欖球,卻最終沒有真正接納足球。
美國的曆次移民大潮當中,不斷有人把足球重新帶入美國,不過足球始終被看做少數民族族裔的遊戲。在貧民區裏,膚色各異的孩子踢球,但是一旦他們在工商業上有所成功,就會立刻轉向冰球、拳擊、美式橄欖球,徹底歸化美國。最富有標誌性的當然是美國籃球明星奧拉朱旺,足球沒有改變這位尼日利亞國青隊前守門員的命運,籃球則讓他成為了美國人和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