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楓此時氣息平複,跟在師父身後緩緩向上攀登,抬頭望去,隻見石路之上煙霧繚繞,曲徑通幽處直達天際,便如傳說中羽化登仙的天梯一般。路旁連綿仙竹隨風飄搖,自然發出一陣天籟仙音,兩側矗立有數十座青峰,似香爐、似玉女、似盤龍、似青鸞,無刀削斧鑿之痕跡,渾然天成。
越往上走,雲霧越是濃重,便是仙徑也被無數不知名的丈長仙草淹沒其中,微風吹過,層層疊疊碧濤洶湧,半山腰上又有大大小小的石橋橫跨溪澗,耳邊聞聽動人的潺潺流水,擊石脆響,鼻息間縈繞一股沁人心脾的醉人芬芳,當真令人猶登仙境。
寧楓癡癡地看著四周美不勝收的秀麗奇景,心神蕩漾,剛要發聲讚歎,卻忽然感到身側傳來一道不友好的目光,他回頭望去,正對上那天地仙師之徒的雙眼。寧楓此時所受的輕傷早已痊愈,他想到那時差點誤傷於對方,心有不忍,抱歉道:“剛才多有誤會,還望道兄莫要介懷。不過道兄平日在這等詩畫之景中修行,難怪滿身仙人氣度,修為驚人。”
他言語之中既是致歉,又暗含推崇之意,頓時把少年口中譏諷之語硬生生堵了回去。
妙應仙人自是看在眼裏,笑道:“道友,以前你收徒頗為嚴格,每日都有百人慕名前來拜訪,都未入你法眼。想不到多年之後,竟讓你尋得如此天賦過人的少年俊彥,當真是可喜可賀!”
妙應仙曾經收過三名弟子,無一不是驚才絕豔之輩,當今道門的宗師巨擘。王緯玄每每思之,均是暗自不忿,是以收徒時候愈加苛刻,隻覺天下間盡是庸碌之輩,後來終於偶然之中遇到現在的徒兒,帶回仙山悉心教導。
他得到妙應仙稱讚,不禁麵色稍緩,淡淡道:“我這徒兒乃是兩晉帝室之後,還算有幾分天賦,隻願他將來不要辱沒了我遊仙山之名!”
少年聞聽師尊言語之中似乎是怪罪自己今日竟然輸於別人之手,心中羞愧憤怒,雙拳緊握。
如此走了片刻,四人終於穿過幽深仙徑,來到遊仙山主峰,寧楓隻覺峰回路轉,豁然開朗,山頂之上竟然是一片白玉高台,仙猿欲墜,白鹿相隨,四周一片鬆柏翠枝環繞中立有一座仙府道觀,其上靈光閃爍,仙氣升騰,寧楓凝眸定睛望去,才看到這道觀竟是都以五彩珊瑚、剔透水晶、還有無數白玉築成,當真是清奇瑰麗,令人不敢直視。
走近些許,又見道觀的巨大紫門兩側有一排深達數寸的古怪刻字,幸好寧楓跟隨師父學過不少古代典籍,能夠勉強認得,右側上書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左側上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兩排字遒勁絕倫,如龍盤虎踞,字字均有數丈見方。
寧楓不明所以,隻是覺得字跡之中散發出一股恢弘奇象,令人見之折服,他抬頭向上,看到一巨大的燙金匾額,上又書有數個黃燦燦的大字:“道門第一洞天。”
一旁少年見寧楓忽而瞠目結舌,忽而驚歎羨慕,忍不住炫耀道:“這白玉高台上皆是曆代皇帝賞賜,對聯更是我先祖宣皇帝親手以氣刃所刻,自然是氣度不凡。”
他話尚未說完,便聽一旁仙師冷冷道:“修道尋仙之人,最忌留戀拘泥於虛幻之物,你修道十載,難道還不明白麼?”
少年本還想繼續述說這鶴林神宮的諸多奇妙之處,突被師父一頓嗬斥,頓時到嘴邊的話語又咽了回去,心中既是慚愧又是不忿。
寧楓師徒隨仙師來到神宮前方一處清幽竹亭,在玉石桌邊坐了下來,那少年吩咐亭中侍奉仙童去取清晨剛摘下的遊夢仙毫,隨後便與寧楓分別站在師父身後。
白色玉桌之上放有兩個數寸大小的瑪瑙香爐,溫潤細膩,玲瓏剔透,其中各燃有赭色和紫色粉末,兩股顏色相異的煙霧嫋嫋升起,交相纏繞,似是再難分開一般。
寧楓不自禁的聞著那奇怪卻是若即若離的幽香,隻覺身體軟綿綿,仿佛升上了雲端,乘鶴翱翔,飄飄欲仙,刹那間什麼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