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府,就是中護軍羊琇府邸,他對麵坐著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穿著葛衫大袍,長袖飄飄,一臉正氣,此時羊琇道,“成兄,吾認為此次還是那楊珧在陛下身後煸風點火出陰招,他明日早朝時,要經過一個必經之地,那就是南陽門,所以吾決定在南陽門內埋伏刀斧手,手刃楊珧,為國除害!”說著話的同時,羊琇還興奮的揮了揮拳頭,然後以手橫刀在脖子上一劃。對麵的成粲考慮良久,輕輕點了點頭。
楊珧在鹹寧三年就曾上書給武帝,讓武帝驅逐齊王之國,此次事件暴發之後,羊琇以為此次還是他在從中作梗,所以才會有今天和北軍中候(中領軍)成粲的會麵。
可是這兵馬調動哪裏能瞞得過別人,當時朝中三楊也是權勢熏天,得武帝寵信,自然有人通風報信,楊珧得信之後嚇得連家也不敢出,馬上派人入宮稟報武帝。
洛陽城內掌管禁軍的內外首領就是羊琇和成粲,這兩人如果聯起手來,就能把整個洛陽城翻個底朝天,連皇帝和整個王候公卿都不能幸免,武帝聞訊之後大怒,親自詔見兩人,一道詔令就奪了羊琇的兵權,出為太仆,就是專管皇帝車庫和養馬的,然後免了成粲的官位,貶為太常,就是專門負責禮儀的,司馬遹當時在旁邊看得直樂,讓你對小爺橫挑眉毛豎挑眼的,武帝接著又以老邁為由,奪了王渾的兵權,接著令李熹致仕!
羊琇和李熹回家之後氣不過,不久就病死了,朝中又是一陣大亂,這太康三年可是死了不少國之重臣了,待兩人喪事一完,齊王黨人全線崩潰,可是武帝要驅逐齊王的打算自然沒得逞,因為,太康三年已經過完了,這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就要到了!
漢朝時,漢武帝有感於當時所用的節日時間都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所定,而漢朝則是反抗暴秦才建立起來的王朝,再用秦時所定舊時節日有所不妥,就命司馬遷製定了《太初曆》,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日,又稱元朔或元辰。
元日對晉時的百姓們來說,是為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節日,這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又要開始了,在臘月二十三時百姓們家家戶戶都開始除舊掃塵,灑掃門庭,祭拜灶神,然後貼桃符,這桃符就是以桃木雕刻成神的樣子掛在門上來避邪,桃符上畫的神是古代傳說中守鬼門關的神荼、鬱壘,然後在除夕之夜守歲,祭拜祖先,喝桃葉柏葉泡成的椒酒!
這百姓都如此歡慶節日,這皇宮更不用說了,按照慣例,太監宮女們在上麵首領和女官們的指揮下除塵淨戶,司馬遹從來沒有看到過這種景像,到處都是宮女,太監在忙著,擦門窗,裱上新的窗紙,還有這裏在掛魚燈,那裏掛龍燈,不僅是宮殿樓閣,就連皇宮過道旁的樹上也要掛兩個以示喜意,這來來往往的人猶如穿花蝴蝶,旋繞於皇宮大內之中,每個人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的,伺候了上麵的貴人一年了,終於可以在這兩天稍微鬆口氣了,把現在忙活的做完了之後都有賞賜可拿,上麵的人交待了,今天晚上淩晨之前一定要布置好了,明日就是正式的元日大朝了,要是出了什麼紕漏,到時就是廷仗伺候了!
今夜,整個皇宮一片燈光通明,華燈競放如火樹銀花,到處都是流光溢彩,一派輝煌!
淩晨四點,司馬遹就在宮女們的服侍下換上了比較莊重一點的常服,因為他年紀小沒有封王,也就沒有正式的朝服穿戴,接著與太子一起去等武帝,因為武帝這時候在宮中接受以皇後為首的後宮妃嬪們的祝賀,這段時間太子也是經常去給武帝請安,所以兩人見麵了也沒有說話,隻是相互交換了一個眼色就默然不語。
在皇宮城門朱雀門之外,滿朝王候公卿,文武百官都在那裏等候,司馬遹跟在武帝後麵一出現的時候,百官之中大多數人的目光都是落在他的身上,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這其中有羨慕的,眼神複雜不明的,司馬遹心知肚明,在得知武帝下了這個詔命的時候他就預料到會有這個情況出現,武帝是借此時機向朝臣們表明,這大晉朝的第二任君主和第三任君主朕已經選定好了,你們以後就不需要為此事費心了!
首先是金吾衛開路,在禦輦所經之地由禁軍戒嚴,三位一崗,五步一哨,後麵是浩浩蕩蕩地群臣,在武帝的帶領下,一起去天壇祭拜天地,社稷,保佑國家風調雨順,保佑百姓五穀豐登,然後還要去太廟拜祭祖先,等到這一遍都進行完了之後,群臣都又返回皇宮,元日朝賀還有一係列的儀式舉行。
太極殿內,武帝和皇後正坐於龍榻之上,禦階之右下方坐著太子和太子妃,禦階再左下方坐著的就是司馬遹了,司馬遹這也是第一次看太子妃賈南風,初看她就給人一種跋扈的感覺,那微微上翹的粗眉有如倒豎,破壞了這張臉的美感,此時她微黑的臉上也是透著一絲陀紅。
賈南風從小就得父親請夫子教授於她《史記》《春秋》等書,所以自上古春秋到漢朝那些活生生,殘酷無情的政治以及宮廷鬥爭便印在了她的腦海裏,她尤其是喜讀呂後稱製的那一時期的書,自她嫁給太子之後,發覺太子不成器,便時刻想著她什麼時候能像呂後一樣掌國柄那就好了,此時看著群臣端坐兩列,向著武帝行禮,那感覺,雖然她不是坐在龍榻上的人,但感同身受,竟也給了她一種異常興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