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拜訪張華(2 / 2)

“是不是王衍家裏的?”聽到那位王夫人同自己有親,太子妃便馬上想到了自己的表姐郭藻,便出口問道,司馬遹回道,“是,沙門昨兒個在金市巧遇王夫人和她的兩位千金,便讓沙門一見傾心!”

太子妃聽到這裏,心中也是浮想聯篇,這王家的人本來就同本宮有親,如果真成就了這樁親事,今後同本宮就是親上加親,這本宮在朝中的人脈就更廣了,隻是讓這小子又多了一個背景雄厚的外戚家族,本宮實在是不甘心啊!太子妃又想起朝中如今權勢熏天的三楊,再說陛下大行眼見也就是這一兩年了,今後她要出頭還是要靠別人相幫啊,結親也是一個好辦法,從禮法上講,自己就是這小子的嫡母,這是怎麼也改變不了的,如果本宮現在不同意,這小子直接去找陛下,到時恐怕就要壞事了,以陛下對這小子的疼愛,肯定是會答應他的,不如本宮來個順手推舟,答應了他,然後大肆張揚,以壯聲勢!

想到這裏,太子妃就笑道,“既然對方家世相當,又同阿母有親,這件事阿母便同意了,阿母會跟你父親把這件事辦好的,你就放心吧!”

聽得這話,司馬遹一楞,這不像太子妃的為人啊!他馬上上前道,“阿母,沙門已經給王夫人留了一塊玉佩,說是三年之內登門求親!”

太子妃聞言就是一皺眉,三年?要等三年本宮還忙乎什麼啊?本宮要的以你小子在朝中的人望,把整個瑯琊王氏綁在東宮的船上,將來也好…….!“匆用多言,不用這麼久,阿母會辦好這件事的!”

不理太子妃是如何打算的,司馬遹隻覺既然太子妃答應了這件事,就不會有什麼意外,遂出了東宮,帶了兩個侍衛,昨日就想好了,今天要去往城中張華的府邸拜訪,而衛瓘與王渾他便放在後頭!

張華在太康三年(282年)任都督幽州諸軍事,使持節,領護烏桓校尉、安北將軍,總攬北方軍政民政,張華到任以後,整飭軍紀,練兵屯糧,屯軍置戍,加速邊防;撫納新舊,緩和化解矛盾,促進各族團結;又鼓勵占田,勸課農桑,大力發展北方經濟,在任數年,幽州實現撥亂反治,出現了一派繁榮景象,因為張華的卓越功績,德望日隆,朝中諸臣都紛紛上書讓張華入京輔政,武帝本來也是同意的,隻是馮紞嫉妒張華的才能,在武帝麵前挑峻張華將來會像鍾會一樣謀反,加上前年日蝕與太廟地崩,殿宇棟折,張華又是當年負責建立太廟的總領,武帝就將他免職,如今賦閑在家,身上隻背了一個廣虎縣候的爵位!

司馬遹在侍衛的帶領下,找到了張華如今在京中的處所,司馬遹雖然早知張華有清正廉潔之名,但他仍然是不敢相信,這小小的幾間青瓦房就是一個萬戶候的府邸,這幾間房子隻有前後兩進,圍成了一個小院子!

讓柳三前去敲門,就說廣陵王來訪!那守門的老蒼頭聽了之後大驚,連忙開大門迎接,然後又派人去入裏屋報信。等到司馬遹和兩個侍衛進了裏間時,張華領著三個兒子早在正廳相候。

等到忙完這一係列的禮節,這話也走上正題,張華率先問道,“不知廣陵王今日前來所為何事?”張華前年被免官之後,就在家裏讀書為樂,深居簡出,朝中也沒有人前來探望他這個失了勢的同僚,他自己也是悠然自得!今天這司馬遹冒然來訪,他還真搞不清楚是為什麼!

司馬遹仔細打量著張華的氣色,張華今年五十六歲,按說以他的年紀正處於得勢的時期,可惜他雖有清正之名,也有乃祖張良之才,卻無張良之智,在廢太子之事上不能堅持自己的主見,選擇明哲保身,最後也連累自己全家遭斬,隻餘幼子一人,勉強沒斷了香火!

司馬遹也沒有遮遮掩掩的,反而開門見山地道,“張大人,本王深知以您的才華和為人,再加上您在幽州的功績,本應該是宰相之才,輔國之選,隻是為什麼如今卻賦閑在家?張大人可知這是為什麼?”

張華聽了這話,眉頭也是皺了一皺,“不知廣陵王這話是什麼意思?”司馬遹笑道,“沒什麼意思,本王就是告訴您一個事實,張大人您雖然在朝中素有人望,但您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您在朝中沒有什麼比較硬的靠山,或者說是沒有什麼誌趣相投的同僚,所以關鍵時候沒有人為您說話,您如今才會賦閑在家!”

聽了這話,張華也是一怔,這話說的有理,他本身就是出身寒門,與朝中那些出身世家的大臣都是格格不入,所以關鍵時候才沒有人為自己說話,不然隻憑太廟崩折這一件事,是不足以讓自己免官的,最多也就是罰俸或是降級留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