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武帝的說得清楚明白,下麵的華廙趕緊書就一張詔汝南王覲見的聖旨,此時已是深夜,沒有聖旨,宮門是不會開的!
楊駿在一旁看得心驚不已,看到華廙寫完詔書之後,又準備出去用印璽,他趕緊跟了過去.
中書省內,華廙打開裝著印璽的盒子,雙手拿好印璽用力按了下去,楊駿正好趕來,看到華廙準備傳內侍送聖旨,他忙叫一聲。
"長駿去往何處?"
"是楊侍中,陛下不是宣詔汝南王嗎,正準備傳聖旨了!"說著,華廙還晃了晃手中明黃的聖旨.
楊駿走上前去,輕飄飄地抄過他手中的聖旨,"這聖旨先借老夫看看,過後就還你!"說完,楊駿又走到案前,拿起那個裝了玉璽的小盒子,"最近,本候國事繁忙,用璽的時候很多,經常等你不甚方便,還是先交給本候保管吧!"
"楊侍中?楊侍中???"華廙反應過來,急忙叫了起來,這聖旨被楊駿拿過去後,自己怎麼辦?陛下要是問起來,自己怎麼回答啊?還有更重要的是玉璽也被他給拿走了,這要是被人知道自己就是殺頭的大罪!
翌日,司馬遹起得很早,他絲毫不知道昨夜明光殿中發生的一切事情,他現在關心的到底是哪個人暗中成了武帝的後手,可是為什麼在日後的曆史中沒有發揮作用,聖旨隻是死物,它要掌握在人的手裏才能發揮作用!
司馬遹不甘心自己的命運由別人來操控,更何況史書上說晉朝少忠臣,不僅是因為晉朝的曆史太短了,更重要的是晉朝本就是奪自前魏,晉朝的公卿大臣也是繼承曹魏而來,他實在不敢放心這些人,有了聖旨,將來自己在與太子妃的鬥爭中會起到很大的勝算!
可是,他費了無數腦細胞,還是想不出到底是哪個大臣持有那封聖旨,而且按武帝的話,就算找到了那個人,那位大臣恐怕也不會輕易地交出來,最多隻在自己遇到什麼危機的時候再用,可真到了那地步不是太遲了嗎?
自廣陵王領著諸位大臣麵見了武帝之後,朝中的人心穩定了一陣之後,這幾天又轟然起來,不是因為別的,隻是因為一封聖旨.
"奉天承運,大晉皇帝詔曰:臨晉候鑒識明遠,忠肅茂著,著以駿為太尉、太子太傅、假節、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領前將軍如故"
眾臣從心裏都有些不相信此事,陛下居然把朝中大權都交給楊駿了,就連都督中外諸軍事這個掌握軍中至高兵權的職位都給了楊駿,那汝南王了?汝南王的位子在哪裏?陛下生病之前不是打算好了要讓楊駿和汝南王一起輔政的嗎?
事有疑問,馬上有人前去質問中書令何劭與中書監華廙,聖旨沒有經過中書,都可以看作是假傳聖旨,何劭與華廙回答是武帝屬意,皇後親口所念,他們也是奉旨行事!
昨夜,皇後深夜召何劭與華廙進宮,兩人一進宮門就發現這室內室外殺氣騰騰,偶爾還能聽得到衣甲晃動之聲,兩人都是遲疑不定,可是入了宮門,也由不得兩人了!
待兩人給武帝和皇後行過禮後,楊駿就把早已擬好的聖旨和空白詔書放在兩人麵前,"這份聖旨是陛下先前清醒時所詔,你們兩人趕緊重抄一份再用璽吧!"
隨著楊駿的聲音,早有侍候的宦官端來玉璽,放在兩人麵前,何劭與華廙對望一眼,再看了看聖旨上麵所書之內容後,皆是大驚失色,麵色蒼白,驚恐不已,這個聖旨真是陛下的意思嗎?
楊駿看兩人沒有動手,麵色一沉,"怎麼,連陛下的旨意也不從嗎?這可是皇後親口所詔,你們兩人趕緊抄下來用璽就行了!"
皇後楊芷此時也道,"二位卿家不必疑慮,這是先前陛下親口所述,由哀家所書!"
何劭與華廙到此時哪還不知道這是楊駿假傳聖旨,難怪先前就感覺這裏的氣氛不對,這要是自己不同意,恐怕立時便有殺身之禍吧!兩人無奈,隻得一人抄寫,一人蓋璽!
華廙自那日被楊駿拿走了聖旨與玉璽之後,就趕緊跟自己的上司何劭說了,何劭也沒有辦法,現在楊駿勢大,關鍵是陛下的病勢嚴重,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龍馭賓天了,現在和掌握大權的楊駿對上,以後他要給自己穿小鞋怎麼辦?更何況兩人還參與了這份詔書的頒布,也隻能硬頂了,不然讓別人知道他們兩人假傳聖旨,馬上就有抄家滅族之禍!
"詔書上真的是如此所寫?"汝南王一臉震怒,楊駿居然把他的輔政大臣之位給奪了,更重要的是楊駿現在集軍政權一身,那自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