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冠禮(2 / 3)

“既然話已經說到這裏,那麼微臣就先告退了,殿下想必也明白了微臣今日來此的心思,所以臣也先放一句話在這裏,將來不管發生什麼事,我羊氏是肯定會站在殿下後麵的!”末了,羊玄之終於代表羊氏對司馬遹做出了肯定的選擇—支持!這也是羊玄之第一次親口把話給挑明了說出來,畢竟以前的羊氏雖然對司馬遹在洛陽的各項工作都很支持,可是卻從來沒有公開表過態,這也是羊玄之多年來親眼看到司馬遹的努力,再被他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來不俗的政治智慧所折服而做的最終決定!

司馬遹聽了這話才大喜過望,比他聽到將要加冠還要高興,又有一個世家決定支持自己了,自己的本錢又厚了一點!

…………

雖然大部份人對太子即將舉行冠禮表示支持,可還是有那麼一兩個心裏會有不滿的,隻是大局已定,他們也改變不了朝中大勢,再加上他們自己正在進行的某些事情也是重中之重,司馬遹加冠的前期工作還是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未成年男子加冠,對於任何一個大家族來說都是極其重大之事,更何況現在要加冠的人選是身為太子的司馬遹,這其中的繁瑣就不用多言了!

簡單一點說,某個男子要舉行冠禮,一般這個日期都需要兩個月之久,當然大部份時間都花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麵了,這舉行加冠的地點一都在家族的宗廟之內,現在司馬遹要加冠,自然也要在皇家宗宙之內舉行儀式!

其次,在冠禮舉行的前十天,受冠者還要先請道士卜筮個黃道吉日,如果十日之後不吉,那就筮選下一旬的吉日,選定了吉日之後,在舉行冠禮的前三天,還要請親朋好友前來觀禮!

盡管這準備的時間很長,可是前期卻不需要司馬遹自己動手,下麵自然有太常寺的一幫官員來忙活這個事,隻是太常寺也派了一個太常博士前來教導他關於加冠要注意的各項事宜和其中的禮儀問題,太子要是在加冠時出了差錯,那可就是天大 笑話了!

這個事反正不是很急,反正沒幾天就要過年了,291年的元日大朝比起往年來顯得要冷清一些,因為武帝殯天,所以大朝時沒有歌舞,沒有聲樂,本來這些都在朝中眾位大臣的意料之中,也沒什麼好奇怪的,隻是楊駿在這時候又出了兩次大醜,讓朝廷裏麵本來還在搖擺之中的世家都下定決心,轉投倒楊一派的懷抱!

第一件事就是楊駿又要改元了,在天下大一統的時候,古語有一句話叫做”事莫大於正位,禮莫盛於改元!”要知道這年號可不是隨便能改的,當初武帝一死,楊駿就把武帝的”太熙”年號改為”永熙”,那時候就讓人嘲笑他無知了,現在惠帝繼位之後的第一次元日大朝,他又要改元,這不是說他知道前麵犯了錯,現在要改回來嗎?可是楊駿這種一錯再錯的行為就更讓大臣們心中不爽,憑什麼你這麼一個不學無術的人就要站在我們這些有才之人的頭上吆三喝四,拉屎撒尿?

再一件事就是楊駿公然下令宗室諸王與各地諸候來京之後不得謁先帝陵!這話一出,又在朝中掀起滔天大波,雖然大臣們都知道這是楊駿在防範即將入朝的楚王與淮南王,可是他這個命令還是太過不合情理吧!哪有皇帝死了,卻不讓他的兒子在逢年過節時卻拜祭一下的!可是楊駿給出的理由卻是這個命令是司馬家老祖宗司馬懿製定下來的!眾臣一查司馬懿當年頒布的製令,還真讓朝臣們無話可說!

眾所周知,當年司馬懿就是趁主政的曹爽兄弟陪著皇帝去謁高平陵的時候,才一舉政變成功,後來才有了這大晉王朝,司馬懿怕後世子孫又犯同樣的錯,就規定後世子孫不要謁陵,可是那條命令是適用於江山未穩,大局未定之時,現在大晉朝廷一統天下,哪裏還能再用那條不合時宜的製令,可是這終究是司馬懿製下來的,此時楊駿再次舊事重提,諸候大臣誰也不敢明著去犯,可是大臣們心裏都知道,楊駿心裏這是怕了,他怕司馬家的宗室王爺們在謁陵的時候圖謀推翻他,可是他難道不知道,這些宗室們要會麵一定要選在謁陵的時候嗎?這些王爺們要是想串謀,在洛陽城裏有大把的機會,就是因為晉朝對宗室的管理沒有曹魏那麼嚴格!所以古語才說沒有千日防賊的語來,可楊駿怕是不能體會這個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