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便把令來行(1 / 2)

東安公司馬繇之所以會對文鴛這麼大的怨念,簡單一點說,就是因為文鴛的父親文欽是被司馬繇的外公諸葛涎所殺,兩家從上一輩就結下了冤仇!

但是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司馬繇之父琅瑯王司馬伷,也就是諸葛涎的女婿,當年都沒有同文鴛有過什麼齷齪,就是因為諸葛涎當年是曹魏的死忠,對當時執掌政權的司馬氏很不滿,甚至發展到後來造反的地步,還是文鴛作先鋒才平定了叛亂,要不然以司馬伷的權勢,哪裏還輪得到司馬繇來為外祖父來報仇血恨!

司馬伷是司馬宗室中難得的允文允武之才,而且生性謙恭節檢,溫良仁和,但是司馬繇的為人和他的父親司馬伷不一樣,司馬繇雖然才具十足,但卻是梟雄心態,總覺得既然是同自己家有仇的,那麼斬草除根才是正理!

大概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司馬繇自小聰明可愛,很得父母雙親的喜愛,他的母親諸葛太妃是諸葛涎之女,諸葛涎當年被夷三族,這其中也有文鴛的一份”大功勞”,從小受母親教誨的司馬繇,自然就對文鴛念念不忘,這一次自己手掌大權,其中也不乏趁機誣蔑文鴛謀逆,誅了他的三族為母親出氣的意思!

今夜禁軍出動誅除楊氏一族,雖然大部分士卒都是奔往楊家的親眷與同黨而去,可是也有許多手掌大權的朝臣想趁此時機誅除異己,司馬繇隻是其中一例罷了!

當朝尚書左仆射荀愷乃是荀彧曾孫,他的母親是宣帝(司馬懿)的女兒,他自己娶的是武帝之女南陽公主,所以他乃是一等一的國戚貴族!隻是荀愷沒有他老祖宗荀彧的英明睿智,反而這還人品有些不端,當時朝中沒有幾個人願意同他交往.

當年,他想和名士武茂結交,可是武茂自負清高,不肯結納,兩人從此成仇,現在賈後要誅楊駿,武茂是楊駿的姨表之親,荀愷就暗中給孟觀下令,讓他殺了武茂,所以傅邸找孟說理時,沒有絲毫作用!

西市上空盡是愁雲慘淡,陰沉一片,不時還有寒風呼嘯而過,好像是老天爺也不忍見這即將發生的一場血腥殺戮!

司馬繇立於棚台之上,旁邊還有一個禁軍不時給他講解,這是哪一家的親眷,這是哪那一個大臣的三族,司馬繇聽得連連點頭不止,今夜..不,應該是昨夜了,現在天色已經大亮,已經是三月九號的清晨了!

昨夜舉義,可以說是大功告成,除了文鴛一家沒有被抓住之外,楊氏一族的所有親族死黨, 一共有幾千人,全部被抓獲,重要的人物沒有逃脫一個,對於這個結果,司馬繇還是比較滿意的!

昨夜皇城亂起,除了被抓的楊氏一黨以外,其他的朝中大臣全都趕來了,因為禁軍昨夜出動之時,曾高呼次日一早,滿朝文武要全部趕往西市觀刑,所以即使他們心裏有再多不願,也不敢不來!

看著那昨日的同僚,今日卻成了待罪的羔羊,他們心裏也是五味陳雜,不知是何滋味,以前這些同僚抱上了楊家的粗大腿,氣焰囂張不可一世,他們會想到自己也有今日嗎?想到這裏,一眾人都帶著憐憫地眼光看著那些被抓的朝廷大臣!

眼見著日照當空,司馬繇抬頭望一下天上那初升的太陽,陽氣應該差不多了!他看了一下圍觀的大臣,朗聲大喝,”楊駿逆賊,本為先帝托孤重臣,然其人掌政之後,親小人,遠賢臣,在朝中擅權不說,朝外更是打壓司馬氏宗室,楊氏一黨在朝中互相勾結,欺上瞞下,驕橫跋扈之心日益漸長,有諸呂之誌,陛下仁德,詔令楊駿以侯爵之身就第,惜楊氏逆賊枉顧天恩,意圖謀反,實屬大逆不道,奉陛下詔令,楊氏一族自楊駿以下,還有其弟楊珧,楊濟,其心腹段廣,李斌,張劭,武茂,散騎常侍楊邈,中書令蔣俊,東夷校尉文鴦等人,皆夷三族,即時行刑!”

雖然文鴛沒有抓到,可是司馬繇還是要把屎盆子先扣到他身上再說,隻要這謀反的罪名一成立,不怕文鴛跑到天涯海角去,等司馬繇那充滿殺氣的話一出口,滿場皆是嘩然,夷三族????朝廷好有多年都沒有發生過如此大規模的殺戮了,最近的一次也有十幾年了吧!

那些朝中大臣眼中盡是慌亂之意,要知道楊駿掌權之時,他們也沒少往楊府上湊熱鬧,看東安公的架式恐怕後續還會搜捕楊氏的餘黨吧,那自己怎麼辦?而那些楊氏一族的男女老幼聽到司馬繇的判決,如聞晴天霹靂,嚇得當場就有許多人哭了出來,開始聲音還小,可是哭著哭著這哭聲就越來越大,幾千人一起哭喊,那場景是如何的驚人??

周圍的禁軍看到那些在押的犯人漸有群起騷亂的趨勢,毫不手軟,還沒有歸鞘的長刀一連斬了好幾個帶頭衝擊禁軍的成年男子,才把這股騷亂給平息掉,而西市上則是又多了幾十上百具屍體,那些騷動的楊氏族人與周圍觀看的大臣們俱是心中一寒,這些人的殺性太重了!

看到騷亂被鎮壓下去,司馬繇隻是冷冷地一笑,”先把楊駿逆賊給本公吊起來,這就是圖謀不軌的下場,諸公都要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