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圍城之危(1 / 2)

長安本是秦之鄉名,地域狹小,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之後,鹹陽宮室已毀,已經不能做為一國之都城,但關中之地沃野千裏,糧草豐茂,加之地勢險要,實乃都城不二之選.

於是劉邦下令在秦朝興樂宮的基礎上,修建了長樂宮與未央宮,然後自櫟陽(秦之舊都)遷都於此,正式定都長安.其後,惠帝,武帝等繼任皇帝都對長安進行了擴建,長安城在武帝時成為了當時世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但長安城也有過兩次險被焚毀之危,一次是漢末新莽之亂,宮室被焚毀小半,再一次是東漢末年,涼州軍李催,郭汜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時,因分贓不均,形成內鬥,縱容士兵燒殺搶掠,也對長安城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現在的長安城,雖然經過曹魏與晉朝的大力修整,但依然沒有恢複漢武帝時長安宮室成群的盛況,但在黑夜中,高大寬闊的城池依然像一頭猙獰的巨獸,矗立在關中大地之上.

自天黑之前,無數波信使馳進長安城後,隻是須臾之間,整個長安城便開始沸騰了.

太子居然微服至此?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有無數的人都在開始轉動他的小心思,有人想趁此時機結交太子,隻要能得太子賞識一二,日後榮華富貴自不必多說;但也有一些心懷不軌的人想趁此良機,除掉太子,以達成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能夠接到洛陽傳信的人家,不是長安城數一數二的世家貴族,就是在關中盤踞了上百年的歸化之胡,但是這其中,有一個人的份量最為貴重,他就是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關中諸軍事的趙王司馬倫.

原本趙王司馬倫是鎮守於鄴城,但是秦王司馬柬於元康元年底因病過世,朝廷就征召當時鎮守關中的梁王司馬彤進京進擔任錄尚書事,鄴城由北中郎中將,河間王司馬顒鎮守,司馬倫則接替梁王,鎮守關中.

其他的世家都隻接到了某些特定之人的傳信,但是趙王司馬倫卻接到了洛陽三個信使,並且三個人的要求都不一樣,一個讓他坐觀其變,一個是讓他保護太子,還有一個則是讓他暗中殺了太子.

趙王司馬倫一向昏聵無能,隻知風花雪月,醉酒當歌,長安的政事都是由屬吏處理,好在這幾年國泰民安,也沒鬧什麼天災人禍,要不然他早就大難臨頭了.在太子已經駕到或是即將駕到的時候,來了三封不同要求的信使,實在是讓他有些為難了.

趙王府,內室.

看到坐在首位上,愁眉不展,幹瘦臉頰不時抽搐的趙王,孫秀躬著身子,輕手輕腳地走上前來,輕呼一聲,”王爺,天不早了,還不歇息?有什麼事明日再處理吧!”

“唉,俊忠,你來了!你看看,你說這太子好好的東宮不呆,跑到本王這長安城來幹什麼?現在弄得本王也進退兩難了!”發現來人是孫秀,司馬倫立時顯露出了自己的真性情,說到激動處,還把案前那三張不同內容的信紙遞到他手上.

孫秀先是諂媚一笑,然後接過信紙大致一掃,就看清了裏麵的內容,看過信就是一驚,再一看信紙後麵的三個名諱,又是一驚,真是想不到,他也參與進來了,真是天助我教也!

更何況,他身為孫家現任的家主,自己也收到了洛陽的傳信,要不然這麼晚了,他還跑到趙王府來幹什麼.

“殿下,依小人看來,您就當什麼都不知道,您平時該做什麼,還是做什麼.太子嘛,他自己玩幾天玩得得沒興致了,自然就會回去的,至於...這人說要你除掉太子,這可就萬萬不能了!這可是殺頭大罪,一旦給朝廷知道,可是要滅九族的,小人建議,您馬上下令給城中將領,令他們不得出動一兵一卒,太子隨身肯定帶了不少侍衛,隻要大軍不動,就沒有人危脅到太子的安全!”孫秀說完之後,又看了一眼趙王的眼色.

“好,俊忠果然不愧是本王的股肱之臣,此議甚好,就照你說的這麼辦!”趙王聞言大喜,尖瘦下巴上的山羊須立時高興得一翹一翹.

“既然這樣,就請殿下寫下手諭,小人好去城中各營傳令!”

“好,你等等!”

……

關中的軍事力量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朝廷駐紮在此的征西大軍,實力最為強大,是震懾關中各胡的,有幾萬人馬,但是沒有朝廷的命令或是有人造反,就算是趙王也不能調用;一個是趙王自己手下的藩王衛軍,有三千多人;還有一個就是雍州刺史手下護衛城池的武卒,實力最弱,然後還有一些世家的護衛就不用計算在內了.

征西大軍軍營,一處營帳內.

宣威將軍伍紹員,正跪坐於案前,低首細看當朝中書監張華所來之信,心中大感諤然,這太子沒事跑到長安來幹什麼,還沒有帶多少禁軍護衛在側,白龍魚服,智者不為也!

宣威將軍雖然隻是五品將官,位份不高,可是手下掌著的兵馬卻有二千五百人,正好是一軍之數,算是低品中的實權派了.

伍紹員是幽州人,十年前張華擔任幽州都督,安北將軍時,對他提攜有加,不是張華舉薦,以他寒門出身,是做不到五品宣威將軍之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