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兵臨城下(1 / 2)

前驅、由基、強弩三部司馬所轄下之禁軍乃是整個中央禁軍中精銳中的精銳,騎射戰陣天下無雙,內則坐鎮京城,外則剿滅賊寇,雖然人數不多――三部司馬總共也就隻有數千人,卻是威名赫赫,天下聞名。

史上有載,在元康末年之時,關中有邸人齊萬年挾胡漢數十餘萬百姓稱帝造反,其中兵丁約有七萬之眾,連敗雍州刺史解係,安西將軍夏候駿,建威將軍周處,趙王司馬倫,粱王司馬彤等,一時天下大震,戰事一直僵持了四年之久,直到朝廷啟用孟觀統率衛宿軍出征,於元康九年才俘殺齊萬年。這個衛宿軍就是指中軍精銳三部司馬。

三部司馬統率之兵力如此強大,賈後自然會把自己的心腹推上司馬之位,而孟觀就是三部之一的由基司馬。

聽聞賈後要讓孟觀去東宮宣旨,朝中大臣聞言俱是心中一涼,三部司馬出動,這太子豈不是毫無還手之力,隻能乖乖地遵旨行事!

而太子一旦入了宮,這後麵的事也就由不得他了!陛下先前說允太子自辨,可是大臣們誰不是人精,從這一句話中就聽出了惠帝的真意,陛下隻怕也有了廢立之意!

張華大急,驚得滿頭大汗,立時又出班奏道,“陛下,娘娘!太子殿下還不是待罪之囚犯,老臣認為此舉不妥,請陛下三思!”

可是這次,賈後沒有再給張華麵子,袍袖一拂,很是堅決地道,“張卿無需多言,太子如果是無辜的,本宮與陛下也會斟酌再三,不會輕易處置太子的!”

不會輕易處置,就表示還是會處置!

張華大失所望,有些失魂落魄地歸了班位,心裏暗自思道,陛下與娘娘妄自廢黜太子,不論成功與否,此後朝廷難免多事矣!現在天災未除,人禍又至,難道上天已經不再眷顧我大晉朝廷了嗎?

繼而,張華腦海中又浮現出太子那清秀挺拔的身姿,還有一張記憶中永遠也不會消退的溫和笑臉,那仿佛萬事萬物都在其掌控之中的平靜淡然,他心裏歎道,太子,大難已至,您還能扳回這一局嗎?

陛下啊!您到底是怎麼想的??

東宮,城樓之上!

看到兩隻飛回的鷂鷹,許超眼裏喜色一閃而過,突然轉過身來麵對萬餘大軍,厲聲吼道,“閭闔門,雲龍門俱已被太子麾下兵馬兵不血刃地拿下,我等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這兩座城門之前,現在本將傳令,大軍出發,興王師,除妖後!”

“興王師,除妖後!”聽到城頭上劉卞的激勵之言,整個東宮衛率士卒俱是士氣大漲,信心前所未有的爆發出來,萬人齊吼,氣勢何等壯觀,就連天空之上的雲霧都為這殺氣所驚退,隻留下晴空萬裏,蔚藍天空。

“興王師,除妖後!”

“興王師,除妖後”

“。。。。。”

“劉卞,本將令你領一部兵馬出往雲龍門,待占領城門之後,速速趕往太極殿,與太子會合!”

“末將得令!”劉卞抱拳一禮,轉身大踏步而出,其身後的披風獵獵飛舞,似欲隨風激揚,脫身而去,也正如此刻,他那一顆如被烈火灼得滾燙無比的心。

“東宮所屬前後衛率,隨本將出發!”劉卞下得城樓,立即翻身上馬,高聲下令,其後五千士卒拔營而地,朝著萬春門而去。

待劉卞大軍離去之後,許超轉過身來,對於左近肅立,一身寬袖大袍的謝衡言道,“謝兄,東宮就交給你了!吾留下東宮中衛予你以策萬全!”

謝衡麵色平靜,同樣揖手回禮,“許兄且放心,有衡再(謝衡字)在此,吾必亡於東宮之前!”

“保重!”

“恭候吉音!”

“東宮左右衛率,隨本將出發,前往西掖門!”許超翻身上馬,斥喝一聲,“許”字大旗立即迎風招殿,緊隨其後而出。

謝衡立於城樓之上,久久不語,心緒翻滾不休,他乃是天下聞名的大儒,精通儒家治國之道,主張施仁天下,孝悌友愛,本來深受武帝重用,乃是武帝為當時的廣陵王挑選的輔臣之一,可惜武帝早死,他的仕途也從此止步不前。

後來當他知道太子有陳郡謝氏的血脈之後,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輔佐太子登上帝位,然後把陳郡謝氏興複為太原王,琅瑯王那樣的當世一流大家族。

可是,對於這次太子的“急功冒進”,甚至是在青天白日進行兵變,他內心裏是極不讚同的,認為此舉太過驚世駭俗,城外大營數萬大軍且不說,隻是京城中的其他各軍將領知道之後,難免不會起兵勤王,而東宮總共也就一萬兵馬,在人數上實在不占什麼優勢,太子此舉實在太過冒險!

“娘娘,城頭危險,您還是先回宮吧!”謝衡回神,側耳一聽,好像是太子身邊的侍妾小綠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