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意外橫死(1 / 2)

“五千大軍分成兩部,一部四千人,派往下蔡縣鎮壓兵丁,並控製全城;最後的一千人要以急行軍之速趕往鳳台縣,一定要在天黑之前把五萬石粟米運回壽春城!”

“諾,謹遵都督之命!”前排的數名將校聽令之後,立時按軍令分成兩部,一部往西,一部往北,絕塵而去。

。。。。。。

淮南郡,地處淮河流域之中部,位於黃河與長江中間,乃是南北交通之要地,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自東漢末年以來,淮南逢戰必亂,三國時期先有袁術據地稱王,後來在東晉十六國時,也是南北政權必爭之要地。

其治地壽春城前不久也遭受了震災的“光顧”,整個南城的城牆都被震塌了好長一截,後來賈模入主淮南,采用以工代賑之法,也曾把此城好好修繕了一番。

可惜受震災之影響,壽春城完全沒有一郡之治地的熱鬧非凡,大街上雖然人流不少,但是每個人的臉上都少見笑容,完全是一副急匆匆,眉頭緊皺地樣子。

突然,北城門那邊傳來一陣鳴鑼響鼓之聲,同時還伴有軍士的厲聲高呼,也不知這軍士說了什麼話,引得圍觀的淮南百姓陣陣轟然,議論紛紛。

一時間,隻要是得空的百姓聽見這響鬧之聲都往北城行去,這越往北行,這人就越多,有人仔細一看,原來是有一隊軍士押著個上身赤*裸的胖子鎖在囚車裏,正在遊街示眾,囚車之前,正有一名軍士正在不斷吆喝著什麼,每說一句,手中銅鑼就鳴擊一聲,而隨著他的解說,旁邊看熱鬧的百姓臉上全都是氣憤之色。

“。。。。司馬淡身為皇族。。。居然自冒劫匪,扣下朝廷賑災糧款。。。與之同謀者還有鳳台縣令。。。下蔡縣令。。。。大都督震怒,已褫奪三人官職,交由朝廷治罪。。。。。遊街示眾。。。”

“嗆!”一聲震耳欲聾的鳴金之聲響起,圍觀的百姓看到囚車中那個肥肥胖胖,披頭散發的中年男子,眼裏全都是說不出地厭惡之情;同時,嘴裏的痛罵聲就忍不住全都冒了出來。

“這司馬淡聽說還是宗室王公,沒想到卻是這幅德性,居然要和我們這些老百姓們搶食吃,這真是良心都被狗吃了嗎?”

“你看他長得那麼胖,就應該知道這家夥肯定貪了朝廷不少餉秣,這次也是他運氣不好,被愛民如子的大都督給查出來了!”

“說得是,大都督整日裏忙於賑災事務,有時甚至連口水都喝不上,俺可是親眼所見,朝廷也算派來了一個好官啊!”

“就是就是!”

因為人流擁擠,押著囚車的軍士們不得不把速度放慢下來,而囚車之中的司馬淡此時臉色木然,眼神空洞,對於身旁邊兩側的怒罵聲與指指點點都已經充耳不聞。。。。

。。。。。

下蔡縣離壽春縣並不是太遠,以騎兵的速度,也隻要一個時辰就能趕到,而因為賈模的命令,他們今日帶出來的恰好全是騎兵。

在離下蔡縣不足十裏時,領頭的一個校尉,麵如紅棗,體形雖然不甚高大但依然很是健碩,突然向後傳令,“大軍停止前進!”

他身後跟著的幾個都尉趕緊勒馬,同時傳令兵趕緊繞著大軍側麵傳達將令,其中一個都尉上前回道,“將軍,為什麼停了下來?”

“下蔡縣城裏本身就有差不多數百兵馬,現今又多了兩千大軍,我們四千大軍這樣光明正大的奔過去,說不定我們還沒到,他們就已經關上城門,打算負隅頑抗了!”為首的校尉淡淡地回了一句,接著似想起了什麼,又吩咐道,“派出斥候,打探敵情,遇到普通百姓就地捉拿,但一定不要傷其性命!”

其後一個都尉聽令趕緊派下人去,剛才問話的那個都尉聞言卻有些不死心地問道,“將軍,難道說那下蔡縣令還敢謀反不成?咱們現在可是大軍在手,他哪有那個膽子。。。。。”

那校尉聞言,回過頭來冷冷地瞪了他一眼,把那個出身世家,卻經過沒什麼戰陣曆練的都尉瞪得麵紅麵赤,但是這小子卻也是個楞頭青,雖然心中不服,但也不敢對上官不敬,隻是扭過頭去輕輕哼了一聲!

校尉知道這小子的出身頗為不凡,也沒同他計較,隻是冷冷地說了一句,“自先帝革鼎至今,天下間造反的縣令還少嗎?如果自知必死,那下蔡縣令說不定會狗急跳牆!而為將者,就是要料敵於先機,把任何不可能的情況都要仔細思索一遍,如果所有帶兵的將領都像你一樣橫衝直撞,那麼即使你手下有多少人也不夠死的!”

說起來,縣令造反,是有點好笑!因為是人都知道,一個小小縣令能掀得起什麼浪花來?恐怕不用朝廷出馬,隻是一個郡太守出兵就能掃平他。

但是,縣令造反,在西晉卻是一個極為平常之事!不說司馬家的老祖宗司馬懿掌權之後,天下各地到底有多少造反之事,單說武帝代魏建晉以來,有史書明證記載的縣令造反事件,就有七八起,至於西晉末年那就更是多不勝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