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薩微微一笑,伸手一招身邊的諦聽,諦聽輕輕跑過來,臥在地藏王菩薩腳下,任由菩薩撫摸。
丹無為仔細一瞅諦聽,心生喜歡。
隻見諦聽身具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的瑞獸,貌似龍非龍、似虎非虎、似獅非獅、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獨角表公斷力,如《論語》中孔子認為子路說一不二,“片言可以折獄”。龍身表吉祥,虎頭表示智勇,犬耳表善聽,獅尾表有耐性,麒麟足表四平八穩 以善為寶,是人們想象中的征物,社會上又緣稱“九不象”。
民間廣泛認為諦聽沾有“九氣”,即“靈氣、神氣、福氣、財氣、銳氣、運氣、朝氣、力氣和骨氣”。能起到“辟邪”、“消災”、“降福”、“護身”等作用。一些虔誠的佛門信眾更是相信沾上諦聽的“靈氣”即能使家運昌隆,基業常青;孩子帶上它則茁壯成長,長大能成為誠者、賢者、智者、悟者、覺者、壽者。成年人帶著它就心想事成、大吉大利。後人更神化為神犬諦聽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征。
地藏王菩薩伸手摸摸諦聽的虎頭,嗬嗬笑道:“諦聽非常喜歡你呢,我就講三個故事吧。”
菩薩示意丹無為端起茶杯喝上一口,丹無為連忙揭起茶蓋,忍住滾燙的茶水,一口氣喝完,他急著要菩薩給他講故事,哪裏顧得上茶水燙不燙?
地藏王菩薩看在眼裏,笑在心裏,緩緩地道:“第一個故事何為真?說是有一個鄉村很久沒有下雨了,令當地農作物損失慘重,於是大師把眾人集合起來,準備在廟宇裏開一個祈求降雨的法事。人群中有一個小女孩,因個子太小,幾乎沒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來參加祈求降雨的法事。就在這時候,大師注意到小女孩所帶來的東西,激動地在台上指著她:“那位小施主很讓我感動!”於是大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大師接著說:“我們今天來祈求上蒼降雨,可是整個法事中,隻有她一個人今天帶著雨傘!”大家仔細一看,果然,她的座位旁掛了一把紅色的小雨傘;這時大家沉靜了一下,緊接而來的,是一陣掌聲與淚水交織的美景。”
丹無為靜靜地聽著。
菩薩繼續講道:“第二個故事何為善?從前在一個不知名的鄉下,住著一對老夫婦。雖然他們努力耕種,卻依然很窮,幾乎是三餐不繼。要過年了,家裏隻剩下一點點糯米,但兩人卻很開心,打算用這點糯米做一個好吃的飯團。
他家屋角有個老鼠洞,洞裏一群小老鼠圍著老鼠媽媽哭鬧不停,因為它們的肚子實在餓得受不了,便吵著媽媽要東西吃。但是老鼠媽媽真的是一點兒法子也沒有,於是小老鼠們便“吱!吱!”地哭了起來。
老婆婆與老公公聽了老鼠的哭聲,也很難過。老婆婆對洞裏的小老鼠說:“我把這點糯米給你們,不要再哭了!”老鼠們趕快將糯米磨成粉,準備做成香甜好吃的年糕。老公公和老婆婆正在為過年發愁,看見小老鼠們搬來了許多可以做鬥笠的葉子,來到了他們的麵前。老鼠媽媽說:“孩子們得到你們的糯米,都想要好好報答你們,如今搬來了這些葉子,也許會對你們有所幫助。”
老夫婦看到這麼多的葉子,心裏非常高興,打算用這些葉子編些鬥笠去賣些錢。於是他們就動手編起鬥笠來了,小老鼠看到了,都跑出來幫忙。終於,他們編成了五個鬥笠,老公公便背了鬥笠到街上去賣。
外麵下著大雪。老公公走著,走著,看見前方站著六個人,他近前一看,原來是幾尊菩薩的石像。於是老公公便動手將菩薩們頭上的積雪揮去,並做了幾個雪球,告訴菩薩:“等我賣了鬥笠有了錢,再買些糯米做成年糕來供養你們。但現在我隻有用這些雪做成雪球來供養,請你們先忍耐一下吧!”
到了街上,盡管老公公那樣使勁的叫賣,但等了好久,也沒有一個人來。人們幾乎都戴了鬥笠出門,因為雪實在是下得太大了。天黑了,老公公的鬥笠一個也沒賣出去,他隻好回家去。路上聽到寺廟裏的鍾聲,他想:“今年已經結束了,希望明年會是個美好的一年。”又來到那六尊菩薩石像前,老公公雖然自己餓得沒有力氣,但是想到鬥笠沒賣出去,無錢買年糕供奉菩薩,心裏很愧疚。他決定把五個鬥笠戴在菩薩頭上,可是少了一頂,這下該如何是好? 他想了想,解下滿是雪花的頭巾,戴在了第六尊菩薩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