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無親,常與善人(2 / 2)

我認為這一張還是在給統治者提醒、支招、醒示、打招呼。

前麵講到了老百姓已經到了“民不畏死”、“民不畏威”輕生的地步了,可謂是“大怨”了。就算你調和了、平息了,那都是暫時的。不可能不留後遺症,不可能平息的那麼徹底,不可能不留下尾巴、留下麻煩、留下怨憤。你就是想做個“善人”也不行呀。

那麼怎麼辦呢?老子又教道了,就像是一個拿著借條的(契)債權人,卻不向欠債人死死地逼債,不過於苛刻,人反而要更多的寬容,這就好辦了。

(簡單說一下這個“契”,就是一種契約。古時是用木頭做成的,然後分成兩半,債權人掌握左半邊,所以稱之為左契。)

當政者掌握了權力、法律、軍隊等一切,就像是“執左契”的人。對待老百姓就要寬容,要給他們自由的空間,要給他們一定的民主。統治者要無為。正如前麵五十七章中講到的:“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能這樣做,“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了。就像第五章所講的“天地不仁”,天道是沒有親疏的,是一視同仁的,隻要你按照天道——自然規律去辦事,就一定會得到道的幫助。

有人認為“常與善人”是天道有偏向,向著善人。我不以為然。這與老子的一貫思想不符。

執左契,拿著借據讓人還錢這是天經地義。而不責於人,實際上是一種厚道、寬容的美德。你手裏握著證據,卻不“得理不饒人”,而是不責於人,這不是寬容是個啥?

其實,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品質、非凡的氣度和寬廣的胸懷,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和仁愛的光芒。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七裏禪師正在打坐,一個強盜闖了進來,用刀子對著禪師說:“把櫃子裏的錢全部拿出來!”禪師說:“錢在抽屜裏,你自己去拿吧。不過你要留一點,明天我就沒米吃了。”強盜哪裏顧得上那麼多,把抽屜裏的錢全部拿走了。

禪師說:“拿走了別人的錢總該說聲謝謝吧?”

強盜機械地說了聲:“謝謝!”走到門口他突然停下腳步,拿出一些錢放到桌上。

過了幾天這個強盜被官府抓住了。根據他的供詞把他押到七裏禪師的禪院,問禪師:“前些日子這個強盜是不是在你這裏強了很多的錢?”

禪師一看輕描淡寫地說:“他不是搶我的錢,是我給他的。臨走的時候,他還說了聲謝謝呢。”這時那個強盜做已是淚流滿麵。服刑期滿後,強盜又來到禪院,長跪三天,七裏禪師終於收留他為徒弟。

看看,這就是寬容的力量啊。

以上內容轉自百度,作品裏都要用的,不是正文部分,不喜歡看的,可直接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