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守住這一清靜自然叫勿忘,順應這一清靜自然叫勿助。
勿忘勿助是很關鍵的,即不能主動去推動它,而要等它自動運轉,但又不能去完全忘記它,忽視它的存在,(知而不守)不然它就完全不會產生變化了。
這裏與量子力學是相通的了,當觀察者觀察一個事物時,它的波函數就會坍縮,然後就會產生變化,如果不管觀察它,它永遠是處於混沌狀態而不會變化。
因為丹法涉及到了物質細微的東西,所以會有很多與量子特性相通的地方。
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語出自《老子》。全句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意思是說: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隻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這段話充分體現了老子“柔弱勝剛強”的哲學思想。老子所謂“不爭”,不是放棄一切,而是要以不爭反立於不敗之地。後世流布的“難得糊塗”、“吃虧是福”等思想意識,與老子所謂“不爭之德”都不無源流關係。
不爭,和無為而為是一個道理。
萬事萬物自有其存在、發展規律,當你掌握了萬事萬物的生滅規律時,即有審時度勢的智慧,此時還用爭嗎?
很多師兄都把無為不爭理解成死人一樣的東西,修成什麼都不管不問的糊塗蛋
解釋,天下都認為美,是因為知道惡的存在;都喜歡善,是因為心中對不善的自然抵觸,是善惡相對而生,心中有相判斷,難易、長短、高下眾多相互矛盾的對比罷了。善惡也各有各的相貌和聲音相隨,三十歲相有天定,四十歲以後相有已定,善惡的相貌如影隨形,前後相隨。
而聖人心中知人世善惡知人世有欲,安處於天地間的和氣,順合於八風的變化,讓自己的嗜欲喜好同於世俗,也就不會產生惱恨的情緒,順道而為,無惡全善,惡不加身。
聖人教化百姓順道而為,輔助萬物歸道而不懈怠。如道一樣生育萬物而不占有,一味作為卻不自以為恃,功成而不居功,所以聖人不為惡所害也。本身就是善的代表。
此段入世法講的是聖人順道而為,無惡全善,知人間有欲有喜好有善惡而在接人待物中不先入為主,也就不會產生惱恨的情緒,順道而為。教化百姓輔助萬物而無心布施,自認為沒有教化。
用在修煉中,清氣以神,濁氣以衛,清濁各有各的用處,修煉中知而不守是為教化。清靜自然,知而不守為真守。陰陽平衡相合,知陰陽清濁(善惡)心中卻無人為的守,久而久之,自然複歸無極,不取而得自然真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