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小企業,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主流熱點。
發展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必然選擇。
發展中小企業,是江西經濟實現“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基礎。
之所以把發展中小企業提升到這樣的高度,是因為中小企業代表著實業經濟的新興力量,代表著絕大多數的企業數量和就業人口,代表著國家及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未來。然而,中小企業畢竟是一個弱勢群體,有著自身規模偏小、技術裝備滯後、經營管理水平較低、資信度不高等諸多缺陷。而要彌補這些缺陷,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壯大是重要的方麵,加強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更是不可或缺的方麵。
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是貨幣政策的重要作用對象。一國之國民經濟是宏觀的,但總是由若幹區域經濟所構成;一國之貨幣政策是統一的,然區別對待、適時調控是不可偏廢的。因此,作為區域社會經濟細胞的中小企業,貨幣政策的支持,既表現在貨幣政策對經濟區域資本形成中所特有的聚合功能,又體現在對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重組和升級的動力上;既表現在金融資源推動經濟資源進行的優化配置,又體現在金融核心作用對區域經濟發展中資金要素的促進牽引上;既表現在對差別區域經濟中貨幣政策的製定和傳導,又體現在經濟區域中金融的製度、機製、組織和工具的效能上。
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是金融服務的重要作用對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市場在發展過程中曾經局部地出現過較為嚴重的不正常現象,這在當時的條件下選擇相應的政策製度是有其必然性,也是與當時的宏觀經濟走勢密切相關的。但是,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運行質量的提高,金融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優化配置,成為金融業按照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則。正是在這一重要原則的指導下,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也更加引起金融業內的重視:通過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促進了中小企業的做大做強;通過金融服務的信貸輔導,強化了中小企業的現代管理;通過金融信息的相互溝通,提升了中小企業的資信平台。
正是在強力的金融支持態勢下,江西中小企業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2006年全省中小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2450億元,增長15%,占全省GDP的53.1%;上繳的稅金210億元,增長20%,占全省財政總收入的40.5%;實現出口創彙28.8億美元,增長37%,占全省外貿出口總額的80%以上;新增就業人員78萬人,從業人員達到580萬,相當於全省城鎮就業總人數的86.5%。值得指出的是,工業園區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平台。近年來。我省94個工業園區建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中小企業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目前,中小企業工業增加值的46%、上繳稅金的58%和出口創彙的80%以上都來自於工業園區的發展。
這是一個輝煌而巨大的經濟總量。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不僅為全省經濟的發展贏得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促進了全民創業,為江西在中部地區迅速崛起積蓄和集聚了能量,為加快發展、富民興贛提供了持久動力。它們之中,有依靠大小裂變的乘數方程演進起來的企業群體;有運用新舊更替的戰略戰術發展壯大的企業名花;有通過進退乾坤的經營哲理引領商潮的企業領袖。它們的發展,映襯了江西金融生態和投資環境的優化,顯示了江西貨幣政策傳導和金融服務的有效,突出了江西銀企互動和共鑄雙贏的格局,更為江西經濟實現在中部地區崛起,保持江西社會和諧、穩定,進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