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四(2)班班主任孔老師一進教室,就被同學們嘰嘰喳喳地圍著報告:“教室後麵朝外的一塊窗戶玻璃破了。”
“好的,我知道了。”孔老師說。孩子們便散到了座位上開始讀書,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緊靠破窗戶坐的是王小明同學,他嘟著嘴巴。
“王小明,不要緊的,快夏天了,窗戶沒玻璃還涼快點兒呀。”孔老師安慰王小明。
可是,在上午上最後一節課的時候,王小明卻撅起了嘴巴。原來,有蒼蠅從破窗戶裏飛了進來,歇在王小明的書本上,時而飛來飛去和他逗趣兒呢。窗外不遠處,是學校的一個垃圾堆。
好不容易挨到下午放學,撅著嘴的王小明回家把這事告訴了媽媽。媽媽立刻安排爸爸的工作:“你拿條煙去一去孔老師家,讓他明兒把小明的座位換一換。”
第二天第一節課,王小明和李飛換了座位。和蒼蠅做一天朋友的李飛下午回家把這事又說給了爸爸聽,在市財政局做局長的爸爸把電話打給了學校的張校長,張校長給孔老師下命令:“把李飛的座位換一換。”
這樣,第三天時,李娟坐到了破窗戶旁,李娟哭哭啼啼地跑回家,心疼孫女的爺爺立刻提著兩瓶酒到孔老師家拜訪。
第四天,張平的媽媽買了水果去了趟孔老師家。
第五天,王麗的爸爸挾著“腦白金”上門拜訪孔老師。
……
等到下周的時候,全班54名學生竟然有33名家長用不同方式找了孔老師,希望家裏的孩子不要坐在那扇破窗戶旁。
可是,吳一坐在那地方的時候,窗戶卻安上了一塊亮透透的玻璃。“是誰安上去的?”孔老師問。
“是我。花一元二角劃了塊玻璃安上的。”吳一輕輕地說。
下午學校放學後,孔老師留下四(2)班學生召開“一塊玻璃值多少錢”的主題班會。同學們不知孔老師葫蘆裏賣的是啥藥,等到孔老師打開兩個大盒子時才恍然大悟。兩個大盒子裏裝著滿滿的禮品,有煙有酒有水果,每件禮品上寫著一個學生的名字。
“同學們,一塊玻璃價值不小哩,這些就是它的價值。”孔老師指著兩個大盒子說。“換成錢的話值3000元左右吧,還要加上幾個當官的家長使用權力的價值。可是它實際的價值是多少?請吳一同學說說。”
“一元二角。”一個響亮的聲音。
“一元二角隻是表麵的。我們要知道,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會遇到破了玻璃的窗戶的時候,這時,不要隻是靠爸媽,靠金錢和權力來解決。更重要的是靠自己,靠自己,有時真的很簡單。”孔老師又說。
孔老師按名字將禮品發給了學生,同學們提著禮品準備回家後和爸爸媽媽說說這一塊玻璃值多少錢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