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製陶的靈感(2 / 2)

總吊著心過日子也不是辦法,所以,王勇漸漸學會了忘記膽怯,變得像個男人一樣敢於麵對危險。既來之,則安之。大不了,和他們正麵遭遇下,是敵是友,也就知道了。

基於這種越來越放鬆的想法,既然決定在這裏長久生存下去,王勇開始設計自己未來的日子了。

在穿越後第十個黎明到來後,王勇又多了一項任務——燒製陶器。

火塘經過長時間的燃燒,裏麵已經堆滿了大量的灰燼。清理這些灰燼的時候,王勇發現火塘四周的泥土,都已被炭火燒得發紅板結,砍刀敲上去,“當當——”發出脆響。

“這不是陶盆兒是什麼?”王勇想起媽媽養花時用的陶製花盆兒。

忽而,他想到,如果自己能用火燒製出陶碗陶罐,那麼他就不用每天辛苦的往返樺樹林,去采集樺樹汁,另外,最重要的是,他已經很久沒有喝過熱湯熱水了。

想到自己可以用陶罐煮出鮮美的魚湯,王勇咂咂嘴巴,再也按捺不住興奮。烤肉是好,可是天天吃烤肉也有膩歪的時候,

“既然自己已經想到了,那麼——” 略一思籌,王勇決定將製陶列入生存之必須的行列中。

想要燒製陶器,山裏的腐殖土肯定不行,必須要粘土。王勇想起沙灘西側,有一段坍塌的河岸,在那長達數十米的截麵裏,兩尺厚的黑土下,全是黃色的粘土。

毫無疑問的,王勇立即將那塊裸露出黃土的河岸據為自己的勢力範圍。隻是,要去采挖黃土,需要經過一片荊棘林。不過,這點困難,根本擋不住一心想燒製陶製容器的王勇。

沒用上多久,王勇就用背篼弄回了一堆黃泥。

在一塊平石上將黃泥用水和好後,王勇忽然覺得有些無從下手了。他還是把燒陶想的過分容易些了。畢竟他是從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先前用過的瓷盆瓷碗都是買現成的。現在陡然要自己加工,要做什麼做坯料,怎麼燒,他還一點經驗都沒有。搜索自己的記憶,除了在一些書本上看過些隻言片語的原理,唯一可借鑒的就是鎮邊一家磚廠燒磚了磚窯了。

想想原理應該也是差不多。都是用火把粘土燒結,隻不過,燒陶需要的溫度應該更高些。

“先做幾個陶碗,再弄個陶罐試試。”王勇略一沉思,動起手來。目前他隻挑自己最需要的東西做。第一批陶器權當實驗,為以後燒陶積攢經驗,當然,他希望實驗最好能成功。

陶碗陶罐的坯子倒是好做。小鎮偏遠,家庭條件一般的孩子,小時候沒有什麼現成玩具,就是和泥玩了。

捏了幾個泥碗兒,王勇怎麼看怎麼覺得這碗歪歪扭扭的。“碗壁厚薄不一,碗底凹凸不平,這碗真要燒出來,還真不堪使用。”王勇撇著嘴搖搖頭。

重新將泥碗揉成泥團。如同和麵一般揉了半天,讓膠泥更加賦予粘性。王勇在石麵上找了一塊平展如鏡的地方,揪了幾個泥團,先把泥團壓在石麵上,底部弄平。又聰明的找了一段原木,直接插入泥團內,壓了個圓圓的凹坑,泥碗的雛形便出來了。拿掉原木樁,又用手將“碗壁”捏得平整均勻。一個陶碗的泥胎就做成了。

當然,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王勇可是足足用了半小時時間才做成。將自己的“處女作”輕輕捧在手中,黃色的,泛著濃重泥土腥氣的光滑泥胎如同一件藝術品。

小心的將陶碗的泥坯放在樹屋下陰涼的地方。王勇滿心歡喜的端詳著,似乎已經看見一個晶瑩潤滑的瓷碗擺放在麵前了。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做第二支,第三隻瓷碗的速度就快了許多。

兩個小時後,王勇做出了十二隻瓷碗的泥坯。之所以做這麼多,主要考慮到燒製陶器的成功率問題。畢竟他沒有燒過陶器。這些坯料,他也不知道到底能燒出幾隻成品來。

做陶罐就要複雜得多了。不過,這也難不住一心想要喝湯喝熱水的王勇。

依舊是底部弄平。上麵的罐體由於要弧形並收口,所以王勇並沒有用木樁直接當模具。而是將發好的黃泥捏成細條形,一圈圈的從底到口盤上去。然後再用手指和光滑的木片蘸著水將泥胎抹得光滑如鏡。

陶罐如同一尺高矮的壇子,為了以後便於使用,王勇還在罐體外粘了兩個把手。

做了兩隻陶罐的泥胎。他挖的粘土已經告罄。王勇一屁股坐在地上,這才發現,自己渾身汗濕,如同做了許久的重體力活兒,累的幾乎虛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