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向朝講台上的老師揮了揮手,十分抱歉地說:“不好意思,打擾您講課了。我們是來這裏采風的。您繼續,您繼續。”
講課的老師,四十多歲的年紀,他十分憨厚地一笑:“來采風好,來采風好,我們正好課間休息,要不我帶你們轉轉吧。”
安然和小向相視一笑,安然客氣地說:“那真是太感謝你了。”
小家夥們一聽說課間休息了,一窩蜂跑到教室外麵去了,也有膽子大一些的,圍上前來。
老師姓張,他說這間學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近八十人,就他和一位姓李的老師,他管教一到三年級,李老師管四到六年級。
由於教舍有限,每個班級的人數也不多,都是混在一個教室裏的。
來這學校很不方便,這半山腰的冷凍的天氣也長,有些家裏心疼娃小,就很遲才讓孩子上學,上個三年級,小孩便有十四五歲了,便不讓讀了。有些父輩一輩子沒出過這山門,如果是男娃還會讓他來學字、學算術,女娃便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小小年紀便得在家打理家務。
安然看到教室裏擠擠挨挨的,書桌不像書桌,椅子也都各不相同。
“怎麼這些學生的椅子也不同?”
“都是從自己家裏拿來了。木的,竹的,塑料的,都行。”
正聊著,李老師進來說:“看這天氣,看來有一場大雨下,得讓學生早些回家。”
安然和小向都走出教室外瞄了瞄天空,隻是有幾團大的雲而已,並沒有要下大雨的跡象,不過天氣是很悶熱。
但他們也不好說什麼。兩位老師張羅著讓孩子們進教室,布置作業,叮囑大家結伴回家。
張老師說:“這山裏的天氣說變就變,你們也先回去吧,要不然得困在這山上了。”
於是安然、小向和春芳便坐摩的返回。
一路上看那些身影單薄的小朋友,蹦蹦跳跳地回家,一樣追追打打,一樣左呼右喚。在這樣貧瘠的環境裏,他們的童年也一樣有小小讀書郎的色彩。隻是對於大部分的小朋友來說,那樣的色彩太短太短,比起山外麵的小朋友來說,他們的色彩還太單調。
又坐了一個多小時的摩的才終於到鎮裏,天空由多雲變成了黑雲密布,果真要下雨了。安然擔心那些路上的小朋友,這會兒如果還沒有到家,正的下雨怎麼辦?
問春芳,春芳說,家長看到這樣的天氣,都會提前開摩托車把孩子接回來的,大部分會在路上與他們的家長相遇,少數大人不能去接的,村裏的人也會一齊帶回來。
安然和小向這才放了心。
吃過午飯,果然下起傾盆大雨來。哪裏也去不了,安然便在老劉家陪著春芳媽媽聊天,山裏沒有3G網絡,打電話的信號也要走到很高的山才勉強有,小向無聊得睡覺去了。
這一天的所見所聞對於安然來說是陌生而讓人心酸的,也越加肯定了這次來采風的意義。
天一點點黑下來,春芳媽媽張羅晚飯,屋子裏燈火如豆,安然望著屋外的雨發呆。那個人,那道熟悉的頎長的身影,背著個大大的背包,撐著一把大黑傘,就這樣帶著一抹淡淡的,壞壞的笑,出現在門口,出現在安然的視野裏。
安然以為自己幻覺了,使勁眨了眨眼睛,直到聽他說:“他鄉遇故知,怎麼沒有一個大大的熊抱?”
安然才醒驚,他居然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