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是本皇子的老師,本皇子是為先生帶話給翎五王的。”
“哦?不知大都督有何見教?”
夙秉揚請翎五王入座,翎五王不禁詫異,一個不到十歲的少年就有這般氣度,長大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傳回翎國關於盎國皇子的線報中,從沒有提及過十六皇子,是故意不露鋒芒還是被盎帝保護的太好?
“先生說王爺你宅心仁厚,提倡與盎繡兩國互敬互助,因此不受翎帝重視,半年後,翎帝就會公布新帝人選,如今各國都在傳言,說帝位已入翎三王囊中,先生讓本皇子問王爺一句,可甘心?”
翎五王麵露不悅,“十六皇子這番話,讓本王聽出了挑撥之意。”
夙秉揚執起茶盞,認真道:“先生說,若是王爺甘心,就請打道回國;若是不甘心,請與本皇子共飲此杯。”
翎五王深知祈慕沉的智謀,若能得他相助,說不定還能拚拚,這些年他韜光養晦,不就是為了登上皇位!可眼下,翎帝十有八九選擇了翎三王,若翎三王上位,最先倒黴的不就是和他爭奪皇位的一眾兄弟麼!
翎五王並不像外表看著那麼和善,祈慕沉也正是看出他骨子裏的狠勁兒,才決定試探一番。
“好,本王先幹為敬!”
十六皇子嘴角微彎,露出酒窩,像個小狐狸,他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這是先生托本皇子轉交給王爺的信箋,請王爺過目。”
……
聞人殷率領隊伍行進的速度並不快,他還在沿途指導百姓學習農耕技巧,傳播醫學常識,這讓鎮守北邊境的翎三王費解,探子回報,赫連樺結集全國兵力六十餘萬,分批向他們駛來。
翎三王覺得此數非實,一定是赫連樺在誇大其詞,可他也不能掉以輕心,他預計赫連樺會派來三十到四十萬兵,於是他派信使回國請兵二十萬,本來守方十萬足以對抗敵方三十萬大軍,可翎三王也有其他考量,一來北邊境各城池是他奪來的,城內百姓很可能與敵軍裏應外合,並且敵軍比他更了解這些城池;二來他即將與其他皇子角逐皇位,若是失守,很可能受人詬病,所以他必須謹慎,翎帝若能補給援兵二十萬,說不定能讓敵軍不戰而退。
翎三王回到臨時府邸,去往關押繡安侯的牢房,“繡安侯若肯充當說客,給樺帝和聞人丞相送去親筆信,讓他們退兵,本王定不會虧待於你。”
“本侯隻會鼓勵陛下和丞相進軍。”
“繡國連遇戰事,繡安侯不該為繡國的百姓想想?”
“翎三王為何不為兩國的百姓想想?!”
翎三王聳聳肩,“本王言盡於此,待聞人丞相的大軍到時,本王隻能拿侯爺祭旗了。”
“隨便!”
翎帝收到翎三王的信箋後,很是疑慮,鎮守幾十座小城池需要二十萬大軍,那以後攻打別國,豈不需要兩百萬大軍?!翎帝正思慮間,宮人通報,說翎五王前來麵聖,翎帝火更大了,“他連盎帝的麵都沒見到,以後也別來見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