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曆史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育的對策研究(1 / 2)

在曆史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育的對策研究

教育論叢

作者:李花芹

摘 要:個性教育是曆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要想將個性教育的功能落到實處,采取的基本對策是:改革傳統的曆史課程體係,構建個性化的有生命的新課程體係;改革傳統的“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采取個性化的有生命的曆史教學方式;改革傳統的“一刀切”式的教育評價方式,構建個性化的、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關鍵詞:曆史學科;實施個性教育;基本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1

眾所周知,曆史學科是一門人文社會學科,曆史教育的目的在於受教育者人文精神的培育、創新精神的發展和現代人格的養成,而一個人的健全人格的養成過程又必然依靠人的個性的健康發展為前提。從某種意義上講,健全的人格也就基本上等於完善的個性發展,所以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人格教育必然是個性教育,作為以人格教育為己任的曆史教育,無疑應當把人的個性發展作為貫穿其中的最重要的內容。為此曆史教育就必須“強調曆史認識和社會認識要有視角的獨特性,而不能是機械式的;強調的理性發展應重視有個性的邏輯思想,而不是教條的;強調的借鑒功能必須具有自信、自覺和自悟的性質,而不能是人雲亦雲的”。而如果要將曆史教育的個性教育功能落到實處,就必須采取以下基本對策:

一、必須改革傳統的曆史課程體係,構建個性化的有生命的新課程體係

長期以來,我們的曆史課程沿用的是一種無視學生個性需求的凝固化、單一化的“製度課程”,它與教授者和學習者之間的關係是單向的、專製式的,二者很難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交互與和諧相融。這就勢必造成了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和教師被動機械式的傳授,學生和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被抹殺,自然也就談不到促進學生優良個性的全麵發展了。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打破傳統的單一化“製度課程”的桓桔,構建能動的、發展性的“經驗課程”,建立必選與自選相結合的新型曆史課程結構。 要讓學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主動地走 近曆史、“經曆曆史”、學會思考,形成對自身真正有義、有價值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學生可以 自主選擇的“自主餐”式的課程(特別是體驗性課程)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個性化教育和學生的自主性發展。

由於曆史教育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文化精神、情感與人格不斷陶冶的過程,所以,曆史課程固然應當關注學生學習曆史的結果,但它更應當關注學生學習曆史過程本身。由於學生學習曆史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學習主體對學習客體的體驗,是一種主體對客體的感情,而這種體驗與感情又是微妙的、複雜的、因人而異的,不可避免地帶有個性化的色彩,所以,我們的曆史課程隻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並為學生的個性潛能提供釋放的舞台與空間、才能極大地激起他們的探究欲和創造欲,使他們煥發出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作為具體的體現,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大量的曆史專題性選修課程(含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和曆史實踐活動課程 (如研究性學習)的設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