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吳昌碩繪畫藝術風格(1 / 2)

淺談吳昌碩繪畫藝術風格

藝術研究

作者:何瑾

摘 要:吳昌碩,一位中國畫壇上頗具影響力的大師。在傳統文化融合、會通的大背景下,吳昌碩也受到影響,他的最大特點和優點也就是通融和超越。雖然時代對於他一生有巨大的推動力,但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吳昌碩與傳統文人畫家不同,兼詩、書、畫、印四絕於一身,能博采眾長,兼收並蓄,將四絕融會貫通,特別是他以金石入印,入書,入畫,以最傳統的藝術因素和審美理想塑造了嶄新的藝術風格和風氣。吳昌碩不僅實現了讓繪畫體現野逸與高古之氣,還把中國畫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對現代中國繪畫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吳昌碩;繪畫;藝術風格

[中圖分類號]:J2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1

吳昌碩生於1844年,是現代最初一位中國畫大師。他在探求自己的藝術風格時或多或少的受當時大變革大動亂的影響。由於他具有過人的毅力,能夠克服困難,刻苦鑽研,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能夠吸取大師的長處,融會貫通,再加以創新,在詩、書、畫、印方麵都有很高的造詣。他作為一位大器晚成的畫家,把文人畫的優秀傳統和寫實的院畫風格相融合,加上深厚的書法功底和詩文修養,創造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吳昌碩在近代繪畫史上開創了一代新風,把中國畫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

一、吳昌碩繪畫藝術風格

(一)、以造化為師,題材內容反映生活環境

吳昌碩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他將居所周圍的一片曠地墾荒成園,種上翠竹、蔬菜、果糧、黃菊、紅梅,並不加修飾地把青草種於其間,相當有情趣。這個生活環境為他的藝術創作提供了無盡的靈感源泉。不僅如此,吳昌碩還走到哪畫到哪,他總是把稿紙和毛筆帶在身邊,每當美景映入眼簾,他都以草圖先畫下,反複觀賞之後再做進一步深入和完善。

吳昌碩喜歡畫梅、竹、鬆、菊、水仙、蘭花、紫藤、瓜果,偶爾也畫山水,寫人物。他認為,藝術作品反映客觀事物時,是要力求真實,但不能僅僅滿足於呆板的表現“形似”,而應該在心領神會的情況下,深入地抓住對象內在的精神實質,把它表達和顯示出來,既而達到“神似”的高度。例如,他在一首題畫梅詩中寫道“吾謂物有天,物物皆殊相;吾謂筆有靈,筆筆皆殊狀。瘦蛟舞腕下,清氣入五髒,會當聚精神,一寫梅花帳。臥作名山遊,煙雲真供養。”這就完美地表現出,在師造化的前提下,加入深刻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反映生活。

(二)、把褒貶之意寓於畫中

他常常畫梅、菊、蘭、荷,也畫鬆、竹、石等,這些統統在他筆下變成有生命的東西,以物寓人,寄托他自己的廉潔謙虛,清高脫俗,堅忍不拔,剛正不阿的精神,加上富有寓意的題句,就更是耐人尋味。例如有畫梅題句:“冰肌鐵骨絕世姿,世界桃李安得知”。他又通過某些有關人的題材,更直接地發出不平之鳴。表現了自己憤世嫉俗的心情,將諷刺的矛頭徑直刺向當時社會上的種種不合理的現象。這些畫以幽默的風格,寓褒貶的深意,還題上相應的詩句,使畫幅的內容相得益彰。這也寄托了吳昌碩自己對當時那個現實世界的無限牢愁。但是,他五十歲以後的繪畫反映出的習慣與作風本能地,甚至是沒有覺察地脫離了傳統。因為在他的作品中,傳統文人所具有的“孤高”或者“冷僻”的情緒已經沒有了,而是頗有興致地以輕鬆的筆法去投合新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