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水彩藝術創作中的審美情感(1 / 2)

試論水彩藝術創作中的審美情感

藝術研究

作者:謝園園

摘 要:本論文從三個方麵對水彩藝術創作的審美情感做出分析與論述。首先是形式語言對於審美情感的表現。通過形式語言的運用與錘煉,使審美情感得到與之相應的反應。其次是強調精神內涵是表達審美情感的核心。水彩作品旨在表現描繪對象和內心的交互影響,主體與自然的統一。最後指出水彩創作中審美情感的個性化形式。

關鍵詞:審美情感;形式語言;精神內涵

作者簡介:謝園園(1972-),女,陝西西安人,寶雞文理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係,副教授,碩士,從事美術理論與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J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2

托爾斯泰說過,“藝術即是情感交流”。真正的藝術是在自己的心裏喚起曾經一度體驗過的情感,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後,用動作、線條、色彩、音響和語言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情感。藝術創作是這樣的一項人類的活動:一個人用某些外在的符號有意識地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別人為這些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了這種感情。更進一步闡述,藝術不是對感情的再現,而是對情感的探測、認識和釋放。探討水彩藝術創作的審美情感,至少應關注兩方麵的問題:一是形式語言,二是精神內涵,至於作品的實體特征、材料構成、大小尺寸和特殊技法效果均在考慮之列。水彩畫所用的紙張以及顏料,畫者對某一創作實體的細節描繪,對特定空間的反思體驗,都可以表明作品的創作特點和審美情感。例如造型嚴謹的英國水彩畫,體現出精美典雅、樸實無華的審美情感,而美國的水彩畫則自由奔放、生動活潑。作品中形式語言和精神內涵是表達審美情感的途徑和載體。

一、形式語言對於審美情感的表現

形式語言相對於內容來說具有抽象性。畫麵上的線條、色彩、筆觸形成的節奏、韻律以及疏密、欹正、虛實等對比與情感之間存在某種關聯和相應的關係,格式塔心理學的異質同構理論揭示了這種神秘的聯係。“在藝術中,不僅我們感性經驗範圍擴大了,而且使我們對現實的景象和景色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我們用一種新的眼光,用一種活生生的形式媒介來看待現實。”[1]

審美情感反應是對於這些形式因素本身的反應。正如節奏跳躍,對比強烈的畫麵引起“噪”的反應,節奏平緩,對比弱的畫麵引起“靜”的反應。靜噪反應沒有固定的情感內容,此時的審美情感反應就是這種不合情感內容隻有情感運動形式的反應。形式語言在水彩作品中的審美價值是獨立的部分。畫麵中的經營位置,麵積塊麵的分割,圖底關係以及點線的排布與設置都是創作中需要精心思忖的部分。水彩畫的要素造型、結構、水、彩與紙、筆等工具材料密不可分,在創作中,集中處理好物與物、形與形、形與色的關係,把握作品整體結構、風格趨向、視覺氣勢和時代特質尤其重要。用筆的力度、方向、剛柔的不同,線的曲直、長短、穿插組合的不同,筆的含水量在運筆過程中的變化,紙的吸水能力,色彩還原能力,不僅創造出千變萬化的形式語言,也傳達了畫家的藝術情感。水彩畫傳入中國之後,中國畫家一方麵吸收西方藝術的特點,另一方麵注重融合中國畫的筆墨傳統,追求情景結合、緣物抒情的東方韻味,體現在畫麵結構、筆觸、色彩、意境以及由此傳達出來的情感、趣味、精神、品格等。水彩畫與中國畫有密切的內在聯係,中國畫中的筆墨精神,充滿活力與生機,水彩創作吸收了中國畫水、色、筆、墨的經驗以及皴、擦、點、染的技法,水彩畫的筆觸和肌理因而產生了獨具特色的審美因素。以水來調和色,可以形成豐富多彩的幹濕濃淡以及水色暈染、透疊的變化,引起觀者內心深處的審美情感共鳴,並由於個人的差異性形成有廣闊外延的審美空間。同樣,畫麵中每個形式要素都能產生這樣的效果。更為重要的是畫麵形式各要素綜合後產生的整合視覺形式因素,並不是各個因素相加的結果,而是在觀者的眼裏、心理經過複雜的綜合而形成了更為有力、厚重、整體的審美情感影響。畫麵中的形式語言首先通過對生理悅目悅耳的刺激繼而影響心理,悅心悅意,最終直指精神,悅誌悅神。

二、精神內涵是審美情感的核心

無論是西方繪畫還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其所用媒介材料雖不同但在作品中追求精神內涵是一致的,都是描繪對象和內心世界的交互影響,主體與自然單純自在的統一,最真實的表現出藝術創作的特點。我們在欣賞藝術的時候實際上是為自己的情感所打動。在審美經驗中,我們通常是將自己的情感移注到事物之上,通過外在事物來表現和認識自己的內在情感。畫家要想挖掘出觀者的內在情感,必須斟酌作品的精神內涵,要認識到我們在藝術中所感受到的不是哪種單純或單一的情感性質,而是生命本身的動態過程,所聽到的是人類情感從最低的音調到最高的音調的全音階,它是我們生命的運動和顫動。畫家要使作品達到高層次的境界,意味著一方麵要修煉外功,另一方麵還要修煉內功,既要錘煉形式語言的個性,又要加強思想與感情的深度,最終達到兩者自然地融合,畫品與人品相一致。眾多周知,創作一副成功的作品,絕不隻取決於某種藝術形式,以及對此形式單純的熟練程度,“關於寫生不能過分強調真實,那會使作品變得淡而無味。如果寫生的作用隻是記錄真實,那寫生就完全可以被照相淘汰。而寫生的生動性就在於具體的、有意味的表達,它需要概括取舍、需要整理組合。”[2]水彩畫家呂智凱先生總是嚴肅的對待每一幅水彩創作作品,他認為每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要深入到生活中去,探索藝術創作的規律。在作品中,他真誠的注入自己的情感,與景物心境契合,以具象、有限的圖示來表現深邃、無限的精神世界,創作了許多有感受、有意味、有活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