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李東生的敦刻爾克 (1)(1 / 2)

唯一值得我們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富蘭克林·羅斯福

在完成了對湯姆遜公司和阿爾卡特的兩次重大並購之後,李東生的心情可用兩個詞來形容:自信、速勝。

就在完成阿爾卡特並購的2004年4月,有“全球第一CEO”美稱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傑克·韋爾奇來到中國。在主辦機構的安排下,李東生與韋爾奇同台論道,這是一個很有戲劇性的場麵。

TCL的並購行動已是一個國際性的轟動新聞,韋爾奇顯然對來者頗有了解,因此一開場就半恭維半幽默地說:“我們的企業成了一個具有諷刺意義的現象,李先生他們購買的彩電業務,是我14年前賣給湯姆遜公司的。讓湯姆遜公司扭虧為盈,通用電氣沒有做到。今天李先生要幫助湯姆遜扭虧為盈,和三星、索尼進行競爭,李先生現在是肩負起了一個具有全球意義的重大挑戰。”這番話被翻譯成漢語,當即引來滿場的掌聲。此次論壇後的兩個月,肩負著挑戰責任的李東生發誓將在18個月內讓TTE實現贏利。在新聞發布會上,他甚至不惜以個人信譽擔保,他說:“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18個月後TTE能贏利。18個月後大家可以來檢查,我個人的信譽一向還算比較好。事實上,我覺得我們不到18個月就能贏利。”

自信的另外一個側麵,反應在其財務的處理上。為了實施兩大並購案,TCL多媒體向銀行申請了2億美元的銀團貸款。日後李東生說,其實當時的資本市場非常看好並購,香港的TCL多媒體股票一直在漲,如果當初用增發股票的方式籌措資金,成本和風險會小得多。

當然,這些都是“複盤”時候的沉痛反思。

大大出乎李東生預料的是,跨國整合的難度竟然會是那麼的大。他從自信、速勝到幾乎崩潰,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

內外交困的手機

在TCL所完成的兩大並購中,湯姆遜的難度比阿爾卡特要大多得。但李東生對湯姆遜並購作了較充分的準備,危機的幽靈首先在手機戰場上浮現出來。

在李東生的記憶裏,2004年11月底的巴黎分外冷,寒意四起,李東生、萬明堅、郭愛平、王道源一行人來到阿爾卡特的巴黎總部開會。

由於是周末,阿爾卡特大樓裏不開暖氣,李東生等人都穿著厚厚的大衣開會,但即便如此,還是凍得發抖。不過,真正讓李東生冷到骨髓的是,阿爾卡特手機業務虧損加劇的消息。之前作並購後的業務預算時,第四季度是銷售旺季,計劃年底能夠扭虧,可在會上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總經理卻報出了一連串令人沮喪的銷售和財務數據。由於諾基亞同時在全球市場大幅降價,使得阿爾卡特銷售遠低於目標,雖然已經減價促銷,但手中還有大量的存貨,預計將產生3 000萬歐元的虧損。

更讓李東生擔心的是TCL國內業務出現逆轉,下半年銷量下降,存貨上升。中國入世之後,承諾大幅降低關稅,並取消所有外資企業在中國業務的限製。2003年中國加入全球信息產品貿易協議(ITA),將手機進口關稅降到零,外資品牌借機在國內市場大舉反攻,國內手機企業業績大幅下滑。同去巴黎開會的萬明堅對國內市場的巨變已經感到焦頭爛額,根本無暇考慮阿爾卡特的業務脫困。一個可怕的預感陡然浮上了李東生的腦海——如果阿爾卡特的虧損無法止血,而國內手機業務又崩盤,將可能在來年把TCL拖入整體虧損的尷尬局麵,這是TCL創辦以來不曾有過的事情。更讓他感到寒冷的是,此時的他並不知道這個冬天會持續多長時間。

並購阿爾卡特的準備工作是不充分的,在5月簽訂協議後,國內業務已經開始出現許多困難的征兆。萬明堅在國內全力補台救急,將阿爾卡特並購工作交給郭愛平及其帶領的一個經驗能力不夠強的小組,他自己隻到過一次巴黎。

當時的策略是並購後繼續依靠阿爾卡特業務團隊經營海外業務,TCL通訊提供更有效率和成本競爭力的產品生產製造,逐步代替阿爾卡特現有的外包生產供應商,通過提高效率和成本競爭力擴大銷售,實現扭虧。現在歐洲銷售前端業務出現很大問題,TCL並無相應的預案,很難作出決策。開完這個在李東生記憶中無比寒冷的會議,他又連夜飛往美國,去處理RCA的相關事宜。此時,趙忠堯在北美關於RCA的諸多改造還是頗有成效的,這讓李東生多少有了一些暖意。

在飛往美國的飛機上,李東生坐立不安,想來想去,還是決定給萬明堅寫信。

李東生在信中說,阿爾卡特海外手機業務要迅速整合成功,甚至要短期中止虧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種情勢下,作為大本營的國內手機業務,斷然不能有失。

李東生還在郵件裏分析了此時TCL通訊存在的問題,並對萬明堅的諸多委屈給予回應。很顯然,這個時候,李東生還是希望,萬明堅領銜的TCL通訊國內業務能有一個亮麗的表現,以形成對T&A的有力支持。這其實是T&A項目最開始實施的前提所在。

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TCL手機業務乃至整個中國的國產手機們的冬天竟然也在此刻悄然到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