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為道義激戰張郃 易京樓張遼受難(2 / 3)

張郃正與張遼惡戰,全副心思放在如何應對張遼時時劈下的沉重青龍鉤鐮刀,不想身後有一股風聲響起,張郃心裏麵嚇了一跳,不及多想,格開張遼劈來的青龍鉤鐮刀便想用槍去擋,但是想不到對手刺來的槍太快啦,快到他的槍未及回旋擋格,肩頭便中一槍,也幸虧他把身一側,方不令來槍刺到他的心口。

張郃肩頭吃痛,大叫一聲,拔馬便逃。眾袁軍兵丁一齊擁將上來,隻聽得城樓上一聲鑼響,樓上現出一大群弓箭手,齊齊向城下的袁軍射擊,袁軍齊聲大呼,又見主將已敗退,隻得如潮水般向後退卻。

城上見是趙雲,便放下吊橋,二人縱馬過橋入城。

張遼心道:公孫瓚這個老匹夫究竟搞什麼,如果不是見到趙雲恐怕他都不會開城門讓我進去,真是個不可理喻的家夥。

隻是張遼此時未知道,更不可理喻的事情還發生在後麵,你怎樣對人,不代表人家會怎樣對回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將會徒增不必要的痛苦。

“我是常山趙子龍,汝是何人?”趙雲手握龍膽亮銀槍,將槍尖向下,血水順著長槍的紅纓向下流淌,沿路滴成一條血線。

“張遼,張文遠,我是張燕派來的使者。”

趙雲奇道:“張遼,我聽說過這個名字,你好像不是張燕的人,你是呂布的麾下大將呀!”

“正是,張燕已歸降我家主公!”

“哦!原來張燕已歸降呂布!”趙雲臉上現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不知為何公孫瓚竟然不準我進城,要我連殺三門方可進?”

趙雲聽了張遼此言,長歎一聲,不再說話。

張遼見到趙雲年紀輕輕對答如流、神色自若、年少老成的樣子,心中暗覺此人確是英傑,見其不再說話,也不多言,進得城去,隻見到眼前高聳著一棟圓形高樓,樓高十丈,樓門上書“易京樓”三個大字。

二人到了樓前,下馬上前通報。有兵丁上前收了二人兵器及馬匹。

張遼四處望時,隻見高樓用料堅固厚實,外表平滑無可捉手處,高處留有小窗口讓弓箭手把守,樓頂設一瞭望台,台上插一支高聳入雲的“公孫”大旗。

未幾,便有一小卒開了樓門,有親兵在前引路,二人進了狹窄的樓門,拾級而上,上得數米,視野便開闊了許多,每層皆有數十員將士持弓守護,又上得兩層樓,便見到有一大廳,門口有兩員膀大腰圓的武士把守,領路親兵道明原委,二武士方放三人入內。

入得大廳內,隻覺燈火格外通明,四角分別點燃幾支牛油大燈,燭火蕩漾不定,人的心情也隨燭火跳動而產生不安情緒。

“咣”的一聲,張遼未入到廳中便聽到一聲東西破碎聲。

隻一瞬間張遼便覺身邊人影晃動,憑自己的武功當然知道已經有人貼近自己身邊,但張遼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動,隻能束手就擒,如果自己動手,便證明不了自己的清白,跳入黃河也洗不清了。張遼隻覺被兩個人用繩子綁得結結實實,不一刻便被推倒在廳中。

“呔!汝是何人,竟敢冒充張燕使者前來我處使詐?”

張遼聽得有人喝罵,此時方抬起頭來望向喝罵處。隻見到廳堂正中端坐著一人,張遼定睛看時,心中不禁大吃一驚,心道:這人便是公孫瓚麼?

張遼見過公孫瓚,記得在虎牢關時,公孫瓚揮長矛大戰呂布的英姿張遼至今難忘,當時的公孫瓚意氣風發,膽粗氣壯,身手敏捷,聲音洪亮,此時堂上的真是公孫瓚麼?張遼心內真是百感交集,因此時映在張遼眼內這人雖端坐在廳中太師椅上,穿著灰衣灰袍,但卻老態龍鍾,神情恍惚,雙眼似是蒙成一條線,嘴唇尚在張開,雙手剛剛扔碎一隻花瓶,現在兩手不停在摩擦著。

張遼心道:這個公孫瓚難道經不住袁紹的一再攻擊,現已被摧毀成這個樣子了,真令人不敢相信呀!張遼拿眼望向趙雲,隻見趙雲在一旁拱手行禮後便不再說話,隻淡淡站在一邊看公孫瓚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