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 袁尚常山大混戰 呂軍悍勇降曹軍
眾人視之,此將長得高大雄壯,絡腮胡子,卻正是袁軍大將韓猛。
韓猛一縱座下戰馬,舞動手中大刀,便縱出陣來。
對麵陣中張南躍馬挺槍便來戰韓猛,二將於陣前戰於一處,兩邊軍士齊聲呐喊,兩軍鼓點盡皆擂動,看上去甚為熱鬧。
“殺呀!”
“好!打得好!”
“劈死他!”
“不要留手呀!”
韓猛的大刀力沉氣猛,戰了三四十合,已漸漸分出勝負,張南力氣不繼,手中槍漸漸沒有開始時那般快捷靈動,手中隻有招架之功卻無還手之力。
焦觸看看不妙,心道:韓猛力大,張南看來不是他的對手,如果張南被韓猛斬於陣前,我軍必被其挫動銳氣,且張南部下的軍隊必然大亂,看來隻有按原計劃分三路攻向袁尚,來個大混戰方能決出勝負了。
想罷焦觸令旗一揮,張南手下眾兵齊發一聲喊便衝向前去,焦觸與馬延分兩翼向袁尚兩邊方陣發起了進攻。
對麵陣中的袁尚見到曹軍分三路衝將上來,急急揮動令旗,命眾軍兵齊齊殺向對方。
隻聽得整個戰場喊殺連天,刀光劍影之下,袁軍與原來是袁軍的降曹士兵拚殺起來。
張南看看不敵,回身便逃,眾軍兵廝殺上來,將其與韓猛隔開,張南見到自己手下眾軍殺入,便又咬咬牙大叫道:“眾軍兵,與我一同殺死袁尚,同建功業!”返身又縱馬殺入敵陣。
可能是由於張南所部袁軍新降,其實心裏麵還未接受自己是曹軍的身份,與袁軍戰於一處時卻並無張南那一份狠勁,完全是迫於無奈才衝上去。
而同樣袁尚軍隊士兵麵對的是以前袁軍的士兵,隻是旗號換了,但是對方衣衫卻是未有更換,還是穿著灰黃色的袁軍服裝,心理上感到大家都還是一個軍隊裏麵的人,故此也不會盡力砍殺對方,雙方於戰陣之中刀槍相交“砰嘭、砰嘭”的殺得熱鬧,但傷亡卻不是很大。
士兵的心理就是這樣,永遠不會與主將的想法統一,隻是附和著做同樣的一件事,卻不能產生同仇敵愾的思想。
雙方交戰處便形成了一種膠著狀態,雙方士兵都沒有拚力搏鬥,而主將又被眾軍兵擁擠著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態。
在此情勢之下,焦觸急了,他大喝道:“讓開,讓開!”雙手舞動大刀便向前突進,前麵數名袁軍被他舞動的大刀嚇得紛紛向後擠,但是後麵的士兵卻是不斷湧將上來,揮動手中武器奮力向焦觸砍劈過來。
數支長兵器打過來時,對於焦觸來說也是疲於應付的,好不容易砍翻了兩個士兵,其餘人等又湧將上來,焦觸自己身後的士兵也不盡力,故此卻是突不上前,隻急得他騎在馬上揮刀猛劈,汗如雨下。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袁尚的身上,袁尚揮動雙刀催眾兵齊上,總是呐喊連天卻是處於膠著狀態。急得袁尚銀牙緊咬,取下弓箭,向著靠前的曹軍射去,“咻”一箭,便射翻一個兵丁,後麵人山人海湧將上來,完全沒有任何作用。
一場混戰在荒野處展開,交戰雙方形成了一條長長的人龍,在互相拚殺著,隻是雙方除了各自的主將外,都沒有在真正的拚命,他們在等待著,等待著誰是真正的勝利者,如若戰局出現一麵倒的情形時,無庸置疑的事實就是他們都會向勝利的一方投降。
這就是袁軍的現狀,一支戰力全無的隊伍。任何人皆需要有理由來告訴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而袁軍目睹袁氏兄弟相爭,已經徹底離心離德,眾軍皆心寒。再者在曹軍的連場攻打之下,袁軍一敗再敗,已沒有榮辱可言,隻有隨自己的主子而動,等待誰是真正的贏家。
焦觸揮動大刀急得在流汗;袁尚一張俊臉變了形,早將手中弓扔了,口中不知在咒罵著什麼;張南畏懼韓猛的武力不敢過於迫近,隻催兵上前;韓猛則遙指張南,怒目圓睜一副要吃人的樣子;馬延也急於在曹操處建功立業卻被眾軍簇擁著無法向前;袁熙伴在袁尚身邊催眾兵奮力向前......
可是他們都隻是瞎著急,他們不可能成為贏家,隻能成為等待者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