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香港的中文文化水平低過台灣很多。
像金庸小說,在這裏看的多數是漫畫或者電視連續劇,讀原著的人很少。我還聽過有些人說:“那是古文,我怎麼看得懂?”
唉!
台灣不同,每個年齡層都有金庸小說迷。年輕的由八九歲就開始閱讀了。到了十一二歲,已經可以和你討論金庸。這次的會場中有許多十二三歲的讀者發問,問題也絕對不是“你最喜歡的是哪一本書”那麼笨拙。
拿書請查先生簽名,認識的人怕太麻煩他,自己也想要一本但是開不了口。反而是他們的子女所托的,就厚著臉皮:“請問你可不可以為我小女兒簽個名?”
查先生在書上寫著某某小妹妹或小弟弟的,不知多少。
一般上都是父母愛看,就介紹給下一代。有些太過年輕,便由漫畫讀起。
“夜探金庸茶館”那晚,有位少女帶了一個小金庸迷老遠地由台中趕到。
“你幾歲了?”查先生問。
“六歲。”
大家都驚訝。
“是怎麼看的?”
“我姑姑念給我聽。”
接著小孩回答了幾個問題,都頭頭是道很有條理,證明他對作品消化得徹底。
“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人物?”
“楊過。”他回答。
“那你會不會像書中的楊過愛上小龍女呢?”查先生問。
六歲小孩冷靜地說:“書上的小龍女不是楊過的真姑姑。我的姑姑是真的,怎麼可以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