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張生記(1 / 1)

丁雄泉先生的習慣,吃開了一家食肆,就可以連續去幾趟。

“不嫌單調嗎?”我問。

“餐廳像朋友,來慣了有信心。試沒去過的有點新鮮感,但是失望了怎麼辦?”他輕描淡寫地回答。

也有他的道理,我們又去了“張生記”吃晚飯。丁先生說:“試試他們的鹽焗雞,聽說很好。上次來賣完了。”

鹽焗雞?從來沒聽過滬菜、杭菜有這一道。上桌一看,是把雞肉拆骨,吃進口,甚鹹,但肉又軟又香,已不必再點醬料。特別的是把雞皮切成長方形,隻選最薄部分,鋪在肉上。鹽焗後,這層皮最好吃。

想不到這道廣東菜竟然給外江佬改良得出神入化。香港的粵菜師傅應該引進這些杭州菜,看看是否可以做得比他們更好。

叫了一客毛豆下酒。毛豆就是黃豆,許多人還搞不清楚。這道菜上海人很喜歡,日本人在夏天也大吃毛豆。連殼,煮熟了點些鹽下啤酒。張生記的毛豆用一個小小的紫砂子上,浸鹽水和黃酒,扮相漂亮,酒味十足,價錢可以賣得更高。

蒸桂魚是留魚頭,起骨,把魚身片片,片得還是相連,刀章十分厲害。淋上醬油,蒸法和香港人一樣上乘。這種魚在香港賣得價錢很賤,我們嫌味淡不太吃它。但是依足他們的做法,效果也不差。隻是上桌時把魚頭蹺起,塞了一紅櫻桃在嘴當裝飾。看起來,可以套用一句上海話“惡形惡相”。

最後的叫化雞就大失水平。這道菜是吃塞在雞內的蔬菜,好過吃肉。張生記做的,是把豬肉絲釀在裏麵,分量不少,燒出來後又是水汪汪。看旁邊的客人也叫吃得津津有味。無他,沒試過香港天香樓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