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又在中環的“鏞記”設宴。
老板甘健成先生和我有深深的交情,常聽我一些無理要求。為了答謝參加過我的旅行團團友,每次都在甘兄的餐廳舉辦大食會。菜式非特別不可。
第一次和甘兄研究金庸先生小說中的菜。隻聽過沒吃過,做不做得出?
“試試看,試試看。”是甘兄的口頭禪。
做出來的結果令人滿意,唯一不足的是“二十四橋明月夜”。書上說是黃蓉把豆腐鑲在火腿中給洪七公吃的,簡直不可思議。經三番四次地商討之後,我們決定把整隻金華火腿鋸開三分之一當蓋,用電鑽在餘下三分之二的肉上挖了二十四個洞,再用雪糕器舀出圓形的豆腐塞入洞裏。猛火蒸之八小時,做出來的豆腐當然皆入味。客人隻食豆腐,火腿棄之。大呼過癮也。
這席菜後來也搬到台灣去,為金庸先生的座談會助興。陳*和馬英九都來試過,大讚“鏞記”的廚藝。
之後我又出餿主意,向甘老板說:“才子袁枚寫的《隨園食單》也都隻是聽聞,要不要辦一席?”
“試試看,試試看。”他又說。
當晚客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熏煨肉”。食譜寫的是:“用酒將肉煨好,帶汁上。木屑略熏之,不可太久,使幹濕參半,香嫩異常。”
甘兄依足古法做了三次,我前來試過三次,才召集好友。“熏煨肉”分十小方塊上桌,一桌十人,每人一塊。早知一定有人叫“安哥”,已做定了另一份。大家又一口吞下。第三次要吃,已經沒了。
最後這一回是臨時舉辦的,沒有時間試做試吃。要做些什麼才好?我給甘兄三天去想。
不到三十分鍾,他已寫好一張菜單傳真過來。一看:菜名抽象得很,像“風雲際會邁千禧”、“紅雁添香”、“蘿卜絲魚翅”、“徽州魚咬羊”、“順德三寶”、“玉環繞翠”、“銀絲細蓉”、“佛手蟠桃”、“菱池仙果”和“上林佳果”。
“我有把握。”甘兄在電話上告訴我。這次他連試試看也不說了。
“鏞記”被外國名雜誌譽為全球十大餐廳之一,不是浪得虛名。它的燒鵝出名,由一個街邊檔發跡成為擁有整座大廈,都是靠一隻燒得出色的鵝。但今晚的菜沒有燒鵝。所謂“紅雁添香”,是用“熏煨肉”的手法把整隻鵝鹵後來熏的。未上桌之前先傳來一陣香味,一下子被大家吞下。我巡視各處時,發現年輕人的那桌隻吃肉,剩下鵝頸和鵝頭。即刻向他們要了,拿到自己的座位上慢慢享受。
先將鵝頭下巴拆了,吃肥大的鵝舌,味道和口感絕對不遜“老天祿”的鴨舌。雙手輕輕地掰開鵝頭,露出大如櫻桃的鵝腦,吸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