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報得知老前輩卜少夫先生去世,八十幾歲。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個人沒有白活。”
是的,八十幾歲人喝起酒來有如二十幾歲的年輕小子。一杯灌完又一杯,笑嘻嘻的。旁邊的朋友都說:“要是到了六十歲還能像他那麼喝,已經心滿意足!”
卜少夫先生是位舉足輕重的政治評論家和報人,尤其在台灣方麵影響力很大。還記得年輕時讀家父訂閱的《新聞天地》,薄薄的一本,內容豐富。就是卜少夫先生一手一腳主辦的。
來了香港後遇見卜少夫先生,我這個無名小卒他不會認識。介紹之後,老先生把我抱得緊緊的:“聽朋友說你也愛喝酒。”
後來數次的宴會中,我們都坐在一起,話題不離酒。卜少夫先生逢酒必喝,逢喝必醉,但絕對不麻煩別人。醉後就笑嘻嘻回家。這一點我向他學習,也能像他那麼喝了。
我們欣賞的是辛棄疾的詞:“昨夜鬆邊醉倒,隻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鬆。曰:去!”
卜少夫先生還擁有豐子愷先生的一張畫,題的正是辛棄疾的這首詞。
有一回,聽人家說卜少夫先生要把他的藏畫拿出來賣,但價錢標得相當高。
友人說:“不如我向他說,是你要買的,他一定算便宜。”
如果這種事也做得出,就不配和卜少夫先生交朋友了。我謝絕友人的好意。
卜少夫先生有位弟弟叫卜幼夫,酒量沒有哥哥那麼好。而卜少夫先生的哥哥就是鼎鼎大名的無名氏先生,我們年輕時看他的書看得入迷,倪匡兄也很喜歡。聽說無名氏來了香港,即刻請他到夜總會去泡舞女。
無名氏先生抓著少女的手:“這麼年輕就墮入火坑,真可憐。”
舞女瞪了無名氏先生一眼,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