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韓劇歪曲曆史現象問題漫談(1 / 2)

文藝理論研究

作者:滿岩

由韓劇掀起的“韓流”席卷了中國近十年,而近年大有衰退之勢,從韓劇中出現的大量的歪曲事實的現象中不難發現其衰退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文學上表現出過於自大後彰顯的自卑心態。對於歪曲曆史的韓劇我們必須堅決抵製,而麵對製作優良的韓劇,“恐韓、抗韓”是沒有必要的,隻有“師夷長技以製夷”,盡快把自己的先進文化發揚光大才是硬道理。

20世紀90年代起“韓流”席卷了中國,一大批韓國影視作品因製作精良而備受喜愛。然而,“韓流”中也夾雜不少篡改曆史、攻擊中國甚至提出領土要求的噪音,這些作品也因“彰顯”韓國民族自豪感而在韓國受到熱捧,例如藝術成就雖不太高、卻獲得韓國電影大鍾獎“最佳影片”的《神機箭》。

《神機箭》講述的是1448年(世宗30年),朝鮮國秘密研製火箭群發裝置武器——神機箭的故事。宗主國明朝使臣得知這一情況後,為防朝鮮國對明朝不利,反複派遣大量軍人搜索“神機箭”的研發圖紙和研製人員情況。朝鮮國王世宗則陽奉陰違,想方設法將“神機箭”研製轉移到秘密地點進行。明軍隨後聞風而至,雙方展開廝殺、爭奪。最後朝鮮國千名精銳部隊利用研製成功的“神機箭”消滅了明朝政府調來的數十萬軍隊,隻剩下明軍使臣麵向朝鮮國土深深地鞠躬歎服。且不說影片中有關神機箭、明朝官服等眾多不符合邏輯和曆史事實的荒唐之處,僅就涉及鄙華部分來說,《神機箭》中將世宗描繪成一個處處講禮節謙恭的國王,他統治下的則是可愛、善良和正義的朝鮮百姓。作為對比,明朝人上至皇帝,下至士兵,各個行止粗魯蠻橫。明軍則隨意殺人,官員狡詐陰狠。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影片同時還用來對韓國民眾進行領土主權教育。在朝鮮世子和明朝使臣的談判過程中,這位世子向大明使臣怒喝道:“遼東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

《神機箭》受“追捧”絕非個案。2009年8月底,韓國國家電視台KBS開始在晚上黃金時段播出的曆史專題片《滿洲大探查》,就試圖把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遼河文明說成是自己的;幾年前,描寫高句麗第一代國王朱蒙如何對抗漢朝的連續劇《朱蒙》,同樣將漢朝軍隊描寫成“窮凶極惡”,漢朝士兵和戰馬都是身穿鎧甲、頭戴麵具的造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魔戒》中邪惡的“戒靈”。

2009年4月播出的電視劇《該隱與亞伯》,同樣充斥著對中國現狀的無知和對中國社會的歪曲——描繪韓國城市時色彩光豔,上海則變成了灰蒙蒙、沒有寬闊街道、沒有高樓大廈的黑社會社區:機場工作人員收受賄賂,的士司機漫天要價,黑社會殺手集團肆意開槍,光天化日之下綁架男主角,開車大約半小時就從上海來到沙漠……該劇竭盡所能地將中國描寫成是一個破爛、貧窮和落後的國度,原本繁榮現代的上海卻在韓劇中變成了破舊的大農村,原本善良的中國人卻被描寫成了卑微、野蠻、貪婪、肮髒、無知和愚蠢的民族。實際上,鄙華情結和言辭是韓國最近幾年拍攝的各種題材的影視劇中新增的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如人氣火爆的韓版《花樣男子》將澳門描繪成了一個除了小偷就是流氓的地方。劇中那些看似凶狠的中國流氓,遇到F4後被打得滿地找牙,聽到韓國黑社會的名號後更是嚇得跪地求饒。

對此,韓方辯稱此舉是為了讓韓國年輕人產生自豪感。《大祚榮》導演金鍾善曾對韓國媒體解釋說,“曆史劇不是紀錄片,故事情節可能和曆史記載有所差距,拍片主要是讓年輕人看了產生自豪感”。但對於這種解釋,連一些韓國觀眾都不認同,他們指出應該以客觀、公正和寬容的心態看待曆史,尤其不應該片麵迎合某些需求而不顧史實。

由韓劇掀起的韓流在亞洲風靡了近10年,然而近年韓流大有退燒、衰退之趨勢,從韓劇中屢屢出現的歪曲曆史等現象上不難看出韓國在文化發展上在著很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