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堡隻有三十多頭耕牛,騾馬、挽馬等二十餘匹,而因為黃扇子的事情,劉家堡也沒有種冬麥,這對劉家堡又是一個大的損失。而讓劉峰犯愁的是,所有的耕地都是看天吃飯,沒有溝渠,沒有水車。
沒有進行平整的荒地,加上沒有穩定澆灌的耕地,再不進行深耕,畝產量會到什麼地步,劉峰無法想象,他也不敢想象,他曾記得前世有人說過這樣的話,糧食是始終製約人口發展的最大條件。他苦笑著看著手裏的記錄,劉峰毫無頭緒,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他著著實實的認識到自己的缺陷了。
“二叔,晚些把堡裏農活好手都叫到議事廳吧!我們好生商議一下,今年的春耕的事情!這可耽誤不得!”劉峰無奈的說道,他想到堡裏的耕地都是這樣,何況堡外其他鄉民的土地,距離春耕還有兩個月的時間,他還有一段時間的可以改變一下狀況。
……
星月也已高掛,劉家堡的議事廳燈火通明,各處的人進進出出的忙碌著。
劉峰趁著各處來劉家堡拜年的時候,了解到各處的土改基本上已經徹底完成,不但本地的鄉民們都分到了土地,就連風聞消息趕來的流民們也在這裏安頓了下來,並且分到了土地。
而磁州周邊一些地方的流民們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也開始自發的朝著劉家堡所控製區內湧入,一個冬天下來,單單是湧入劉家堡所控製地區的流民,數量就高達近萬人之多,這到讓劉峰喜憂參半。
劉峰趁機辦起公來,詢問登記了各處需要的耕牛騾馬、農具,和他猜測的一樣,這裏的鄉民連農具都沒有一件,耕牛驢騾等物,就更不用指望了,除了羌族和潘家莊的村寨有些完好的農具和可用的牲畜。
如果隻憑著鄉民們現在的能力,即便是把土地分配給他們,這些鄉民們也隻能用非常簡陋的工具耕作,根本不可能會很快將大片的撂荒地給複耕起來的。
而留給劉峰的時間並不多,他眼下要的是速度與質量兼並,所以即便是第一年春耕,他也想要盡可能的將荒地開墾出來,種上糧食,以期在更短的時間裏,養活更多的人。
劉峰給匠作營下了死任務,讓劉雲福帶人連班倒的打製農具,自己也參與設計農具當中,而羌族的鐵匠被劉峰大量調至劉家堡匠作營,幫著一起打製農具。
劉延錫又被劉峰派遣到戎族部落,用劉家堡所剩不多的糧食,去換取牛馬,劉峰之所以把所剩不多的糧食拿出去換牛馬,是他得知草原上的生活,要比劉家堡困難很多。不得已隻好勒緊了自己的腰帶,給草原上也送些糧食。
在經過好一通忙活之後,劉峰把儲備下來的一些農具還有驢騾耕牛發了些下去,他要先動起來,開幾條溝渠,建個水車,把湖裏的水引些上來,而最主要的是要給周邊的鄉民一些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