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雪便如六月的雨一般,毫無征兆的鋪天蓋地地落下來,將大地凍得顫抖,刺骨的寒風在耳畔狂笑,範陽府的鄉民們縮著脖子,艱難地挪動著腳步,嘴裏不住地埋怨老天爺的“冷酷無情”,也在感謝著有如此的軍使,讓他們一冬日,不再受餓受凍。
時間飛逝,也已到了臘月二十三日,天空中,雪片像鵝毛似的,輕飄飄、慢悠悠地往下落,紛紛揚揚,飄飄灑灑,而忙碌的劉峰卻也無法欣賞這一份美景,他在感慨著“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範陽使君府中,也開始忙碌了起來,新修建的使君府雖隻是在原來劉府的基礎上擴建了一番,但是隨著劉峰位高權重,劉府中也愈發的將就起了規矩,劉峰母親白娜仁也親自張羅著新年的一切。
禹城也再一次的迎來歡慶,作為府治,又作為通接南北的要地,禹城的人口、規模等等要比去年翻了幾番,整個禹城約有十五萬人口,要趕上之前整個磁州南的人口總和了,而在這裏客棧、妓院、酒館、瓷行、車行、商行、等等應有盡有,早已不在是那個萬人的城鎮。
隨著鄧俊良等重臣能力對禹城不遺餘力的治理,禹城不僅治安好,而且有著很多的務工機會,所以越來愈多的鄉民,聞名而來,在這裏聚集,尋找著生存的機會,也尋找著崛起的機會。
禹城南門,依舊有秩序的擁擠著,既有商人,也有附近鄉民,卻也有來往的難民,他們借著小年天的節日,來值班年貨抑或尋找生路,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興趣,便是每日前去城門處,觀看範陽府最新的布告。
在範陽府觀察使鄧俊良負責的民政廳中,凡是關於民政措施的政令,便都在此處公示於眾,列如招兵、招工、調整稅率等等一係列政策措施都公布出來,而凡是定下數年不更改之政令,便刻於石上,叫眾人得知。
然最近的一份布告卻又讓禹城劉峰之名,名揚天下,也讓禹城再一度火爆了起來,這便是關於建立範陽府學院的公告,關於範陽府學院的建立,引起了南來北往的商人熱議,也引起了北地所有讀書人的關心。
範陽學院,共設士、農、工、商、軍六大院,在學仕學院中卻又分為文學、法學、仕學,在憫農學院中又分為天學、地學、物學;在工業學院,分為數學、力學、熱學;商貿學院中分為經學、金學、算學;而軍事學院中分為略學、術學、兵學。
除卻學院的設立,範陽府還在廣招師生,第一批招收的學生可達千餘人,倘若可以成立起來,便是在當時,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學院。
除卻在讀書人中引起了較大的波瀾,到是在禹城當地,卻未引起什麼轟動,之前禹城學堂的建立,劉峰便有意無意的在其他學識上教導學生,而禹城的工匠、農民、商人、司吏、軍士、地位卻在劉峰製定的規定下,並無太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