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重甲之威(1 / 2)

所謂盟約除卻道義約束之外,更多的是利益的瓜葛,劉峰之所以敢與劉經武結盟,便是出於對自身實力的自信,而如此盟約,對於劉經武來說,更有極大的利處。

論軍事實力,範陽府可完全侵占他平盧府,何況他還是階下之囚,即便沒人把他當做囚犯來看待,僅是結盟後,範陽府的軍械可出售給平盧軍這一條,就讓劉經武合不攏嘴了。

而為了讓這樣的口頭盟約更有效,劉峰決定帶劉經武一道觀摩他的豹韜營,這是劉峰的戰略戰備力量,可以說是當前範陽府的重拳部隊。

為了要完成鄧俊良的“攝之以武”,劉峰原本計劃來一場轟轟烈烈的閱兵式,但有估計影響太大,恐另生他變。

所以隻好帶劉經武觀摩他的這支戰略戰備隊伍。

豹韜營已經整訓半年之久,左右校尉依舊為白氏兄弟,不過他們二人的校尉級別要遠遠高於其他校尉,和其他五衛都尉相當。

而豹韜營轄四都,兩個重騎都,一個特戰都,還有密訓中的火炮都,而重騎兵對於這個時代的軍鎮來說,便是頂級武力了。

雖還未能讓重騎甲士投入作戰,但也訓練到可熟悉軍中的旌旗、金鼓等指揮號令,進行前進後退,隊形變化,操演熟練,所以此時也可拉出來,讓劉經武觀摩一番。

這是劉峰思緒良久才耗費重金成立重騎兵,冷兵器時代,野戰戰場上有四個基本兵種,重步兵、重騎兵、輕步兵(弓弩手)和輕騎兵等,而劉峰在軍伍中也隻是增設立了醫護兵、輜重工兵等輔助技術兵種。

在地勢平坦的理想戰場上,陣型緊密的重步兵,尤其是長槍手,可以瓦解重騎兵的正麵進攻,但無論麵對弓弩手還是弓騎兵的箭雨,都缺乏足夠的防禦能力。

重騎兵的速度和防護能力可以輕易突破輕步兵的箭網,給後者以毀滅性打擊,但麵對機動性更優的弓騎兵,重騎兵通常是被動挨打。在射擊對抗中,弓箭手的發射速度和精確性明顯優於弓騎兵,重騎兵對於重步兵隊形的側翼和後方有壓倒性優勢。

所以輕重騎兵的配合,將是這個時代的大殺器,或者可以說是終極力量,在重機槍出現前,騎兵仍是戰場上的可以左右勝負的重要因素。

所以劉峰除了研製火槍外,格外的重視騎兵的培養,而豹韜營中的山地特戰都,便是純粹的甲級精銳軍士組成的步兵戰都。

而劉峰所訓練的重騎與當下最為著名的契丹宮帳騎,大有不同,劉峰深知重騎兵的缺陷,也知道重騎兵的發展的瓶頸。

一支堪稱無敵的重騎在於幾個關鍵的要素,馬匹、甲具、騎士,豹韜營的重騎的馬匹乃是劉峰重金在草原、漠北等地購進的,幾乎一年才籌夠了六百百騎,保證重甲騎兵足夠的機動性及攻擊能力,重甲都配備雙戰馬。

但劉峰給豹韜營重騎所配備的甲具,卻是當世無雙的,無論是騎士的板甲,還是保護馬頭的“麵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馬軀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和豎立在馬臀部的“寄生”都是精煉的鋼鐵,經過雙重淬火,千斤水錘冷鍛而成,是範陽府當前最高的工業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