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津門往事(1 / 2)

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二道關;

南門外叫海光寺,北門外是北大關;

南門裏是教軍場,鼓樓炮台造中間;

三個垛子四尊炮,黃牌電車去海關。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彙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曆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哎,韓哥,這帶我頭次來天津,就找了這麼個地方吃飯啊,太小氣了吧。”張旭打趣道,實際上他對在哪吃吃什麼並不在意,隻是韓誌傑平時對吃穿頗有講究,此時竟然帶他來到街邊的小店裏,他有些好奇。

“沒眼力見,這天津小吃多,可你若是去那高樓飯店裏去吃,可是一樣都吃不到。”韓誌傑拿著筷子指了指張旭笑罵道。

此處是天津老街上的一家門臉,地方不大,就算慢打滿算也不過能坐個二十人左右。此時正坐著七八個閑漢,據是一身褲褂,腳上踩著雙皮鞋,腦袋上僅留一層頭茬,身上還紋著龍虎,倒是天津青皮的標準打扮。若是平常人或許見這架勢不敢上前,可張旭韓誌傑都是一身武藝,不把這幾個青皮放在眼裏,找了靠裏的一塊地,坐了下來。

“哦,這天津有什麼有名的小吃,我可還真不知道。”張旭笑道,韓誌傑曾來過天津對地麵上很熟他知道,但沒想到對天津小吃也這麼熟悉。

“天津小吃有三絕,耳朵眼炸糕、什錦夾餡麻花和狗不理包子。這家小店卻是這天津地界上唯一可以同時賣這三樣的地方,你說厲不厲害。”韓誌傑笑著說道,同時伸手招呼夥計打算點菜。

“這麼厲害,那我得好好嚐嚐,飽飽口服,畢竟你做的那藥粥實在太難喝了,你不說我都以為那是泔水!”張旭抱怨道,前幾日在他軟磨硬泡下,韓誌傑終於將豬寶做成藥膳並配出藥浴。可是那粥實在是太難喝了,幾天過去這嘴裏都還是一股苦臭味,不過藥效卻是顯著,不僅將之前張旭的大小暗傷一概掃除,連行氣都快上兩分。

“我還以為是誰來光顧我這小店,原來是弟弟你啊。”一道聲音傳來,卻是從後廚走出來一位三十多歲的婦人,一身水藍色旗袍將身體襯得前凸後翹,右手手腕掛著一顆翠綠色的祖母石,頭發微微燙過梳在身後。張旭輕輕皺眉,這可不像是一個街邊小店老板娘的打扮。

當這位婦人一出來,身旁坐著的七八位閑漢便齊刷刷的都站了起來,一個個全部低頭哈藥,一時間令人側目。

“行了,大白天的你們也別光在這坐著,把客人都給嚇跑了,都散了吧。”那婦人看了一眼這七八個青皮,揮揮手道。

“可是,爺說讓我們守在這,省的有人不長眼、、、”其中一個領頭的人有些猶豫的說到。

“我看最終不長眼的就是你們幾個了,別打擾我跟我弟弟說話,還不快走。”那婦人語氣略微嚴厲的說道。

“得嘞得嘞,那我們聽您的,哥幾個跟我走。”那領頭的人擠出張笑臉,招呼著旁邊的幾個青皮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