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米的有米行,拉車的有車行,幹苦力的有腳行,這習武開館自然也有武行。
天津武行建立於清末民初,成立之初僅有七家武館,後經過近百年演變,才有了這如今天津這十五家武館氣魄。天津人排外,習武之人則更甚,外來之人要打贏八家武館才能在天津開館收徒。但自有這規矩以來,卻幾乎無人能夠成功。
天津乃是水旱的碼頭,人口複雜,習武之人如過江之鯉。能夠在天津紮根下來的武館那個不是高手輩出,在其他地方能開館收徒的三流高手在這不過勉強當個教頭。十五家天津武館的館主幾乎皆是武道二流之上,武行行會會首更是多為武道一流大師擔任!可以不客氣的說,天津武館的高手實力,幾乎占據了小半個北方江湖!
天津武行實力之強盛,令人心驚。然而盛極則衰,不僅是武行,所有的傳統行業在這個劇烈變化的世道都受到了衝擊。如今曾經被無人信奉的俠義精神正在漸漸淡去,剩下的更多的是為名為利,或者更加赤裸裸的金錢。武行不賺錢,便留不住人才,留不住人才,便教不出好苗子。而教不出好苗子,前來拜師習武的人就越來越少,人越來越少,武行就越難以支撐,這已經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如今的天津武行已經是一潭死水,而張旭的出現,則使這潭死水重新開始沸騰。
武行會館。
國有國法,行有行規。今日便是武行行會的日子,天津武行十五家武館的館主全被到場,平時冷清的會館也突然熱烈了起來。
“張館長,好久不見了。”
“哎,葉兄,賢侄的傷還沒有痊愈麼?”
“馮兄,聽說你最近日子不太好過,有困難就跟兄弟說嘛,哈哈。”
平日裏難得聚齊的各位武館館主或是相互問候,或是暗中嘲諷,不一而足。
等到所有人都落了座,才由副會長巾幗武館的夏念開口說道:“諸位且都靜一靜。”
誰人皆知,等到羅邱封刀之後卸下會長之位,夏念將成為下任會長,這幾乎沒什麼懸念。夏念乃是老資格的二流高手,以女子之身屹立於天津武行,足可說明她的武功和手腕,更何況她的先夫還曾是武行頭牌!
本來還能有一人可與她爭上一爭,就是號稱“津門拳腳第一”並且同為武行副會長的張夢遠,不過這人醉心武學,不善管理,本人已經明確表示不會接受會長一位。而且現任會長羅邱也十分支持夏念,已經將不少武行事物交於夏念去辦,這個位子已經是夏念囊中之物了。
“今日叫大家過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是為了什麼。小閻王張旭一連挑了我天津七家武館,無一敗績,甚至帶人砸了馮兄的務本武館,可謂勢不可當啊。”夏念感歎道,自己當初也同樣沒有太過重視這張旭,沒想到短短數天,這張旭就已經做到了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