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賢武校就建在成安縣,大概一個足球場大小,一排嶄新的水泥房加上一米高的圍牆便粗略的構成了武校的雛形。這裏原本就是塊廢棄的廣場,如今托了江川的關係,再掏足了錢,很快便建成了。
武校剛成立的時候,很多人還都不太理解,畢竟所謂“窮文富武”,即使現在時代變了,學武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有毅力有恒心有天賦,最最重要的是要有錢!
所以一般來說武校或者說拳館都是建在大地方,成安縣雖說也是個大縣,但相對來說也並不是什麼經濟發達的地方。邯市的武校拳館極多,就算不在市區之內也都建在市郊,周圍村縣的孩子想學門手藝吃飯,有不少投身武校拳館當學徒的。若是家庭富裕些的,便準備上一點拜師禮,為自己的孩子找個好老師,也能多受些照拂。
邯市武風極盛,因此拳館武館也極多,不過卻仍是一家獨大的狀態,黃家的形意武校可以說是蓋亞整個邯市。其他武館拳館充其量有一兩位三流好手擔任教頭,就已經算是不錯了。然而形意武校中卻是隻有進境武道三流才能夠算是黃家的嫡傳弟子,能夠拜在黃春鳳門下。
而如今黃春鳳的嫡傳就弟子足足有七位,單單這七位拎出來就足夠把邯市其餘武校拳館鬧個地覆天翻,這黃家的形意武校又如何不高高在上呢?想在邯市開武館,都要拜一拜黃家的碼頭,這才有勇氣開下去不是。
聚賢武校開門收徒自然不會去拜什麼黃家的碼頭山門,並且在建立之初,就立下了個古怪的規矩,隻收孤兒。王鵬張旭江川三人要建這武校,一不是為了揚名二不是為了求利,隻因他們三人皆是孤兒出身,更明白世道的艱辛,建武校不過是存份善心罷了。
一開始還有人帶著孩子要在聚賢武校練武,畢竟不是人人都掏得起去邯市大武校的錢,覺得這縣裏的總該能便宜些。不過被告知隻收無父無母的孤兒後,倒是也漸漸沒人來了,雖然沒人來了,但這聚賢武校卻是傳出去了。畢竟這十裏八村哪塊地沒個野孩子,大家就算是能救濟一時,也無法管得了一世,這聚賢武校有心思收養這些孩子,自然是功德一件。
“喂,你說今天宋教頭會教咱們什麼,不會還是紮馬步吧。”一個看上去十三四歲的孩子說道,渾身的衣服雖然破舊但是卻幹淨整潔。
“你沒聽唐教頭說麼,紮馬步是基礎中的基礎,想學武就得打好基礎才行。”另一個孩子看上去大些,大概十六七的樣子,用教育的口吻說道。
聚賢武校雖然成立的時間不長,但是人卻是不算少,王鵬安排了宋雙和唐丹負責武校三十個孩子的教導。宋雙和唐丹都是最初垃圾場跟著王鵬的老人,如今這心所謂的“心腹”也都被王鵬安排在各個關鍵的崗位上,畢竟隻有他們王鵬才能夠真正信任!
宋雙和唐丹兩人原來都是練過幾年莊家把式的,後來跟了王鵬又學了八極拳中最基礎的拳架和披掛的套路,雖然未到三流但手上也是有幾分本事的,教這些孩子是綽綽有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