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儀式照例要請新聞單位,新聞單位照例要找新聞“由頭”。捐資賑災固然是不能放過的“新聞”,但不能充分地把“高科技工業園”的特點和重要性傳播出去。考慮到工業園地處溫州大橋北端,當地人習慣稱之為“橋頭堡”,正泰高科技工業園的建立,不正好可喻為這家民營企業進軍高新技術產業的“橋頭堡”嗎?
經過認真策劃,公司宣傳部門準備了兩篇新聞通稿,一篇是《構築高新技術產業“橋頭堡”正泰集團高科技工業園奠基》,一篇是《正泰集團高科技工業園奠基儀式特別奉獻十萬現金捐贈災區》。
10月16日上午10時18分,“正泰集團高科技工業園”奠基儀式如期舉行,原國家機械部副部長陸燕蓀及溫州市、樂清市、北白象鎮幾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出席儀式。新華社、《中華工商時報》、《浙江日報》、《溫州日報》、溫州電視台等九家新聞單位派出記者采訪。
事後“盤點”,全國共有37家媒體報道了這一盛況,其中2/3的報道沿用了我們的通稿標題。
開園:巧借“文化節”東風
標誌著正泰進軍高新技術產業“橋頭堡”的正泰高科技工業園,經過一年零兩個月的緊張施工,終於在2000年年底接近尾聲。什麼時候投入使用?
開園儀式如何舉行?一係列問題又擺在了正泰領導層麵前。
按照一般程序,工業園建成後的一係列掃尾工作,起碼需要兩個月左右。
但時逢首屆中國電器文化節暨樂清市新世紀經貿洽談會在此間舉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等將親臨會議,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還將授予正泰所在的柳市鎮“中國電器之都”的牌子。無疑,在這個“中國電器之都”裏,正泰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正泰的一舉一動,也會受到人們的關注。既然如此,何不趁熱打鐵,將正泰工業園區的開園納入“文化節”係列活動之一,請蔣正華副委員長為工業園剪彩?
“開園儀式與文化節開幕式同一天舉行!”南存輝一錘定音。
撤除工程架子,清理園區環境,種植綠化草、樹,部分公司遷址新廠房……一切都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
2001年1月28日上午,寒風襲人,柳市的大街小巷,飄揚著各色彩旗。
令人矚目的“首屆中國電器文化節暨樂清市經貿洽談會”開幕式剛一結束,來自中央和省、地、市的領導及新聞媒體浩浩蕩蕩開往正泰高科技園區。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原國家機械部副部長陸燕蓀親自為一家民營企業的工業園區開園剪彩,自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興趣。同時,在開園儀式上,正泰將上級政府頒發給正泰“馳名商標”的100萬元獎金和獲省名牌獎勵的10萬元人民幣轉贈給樂清市,支持本市電器工業發展,受到了各級領導的好評,也受到了新聞媒體的關注。
《紅樓夢》中薛寶釵有“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之說。正泰則巧借“文化節”東風,充分調動現存的人力、物力,盤活各種資源,使之為我所用,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後筆者從浙江省《政工導報》發表的一篇《我們的“文化”在哪裏》
的文章中,看到了人們對正泰一係列舉措的評述:
2001年1月28日,正泰高科技工業園隆重開園。
為期三天的首屆中國電器文化節熱熱鬧鬧開始,又熱熱鬧鬧地降下了帷幕。有人說,不就是把平時分散在各個企業的電器產品拿出來集中擺放幾天嘛,實在感覺不出什麼文化氣息。也有人從這“集中擺放”中看出了門道:一些企業注重形象的包裝,具有強烈的品牌意識;一些企業注重產品的宣傳,市場觀念較強;另有一些企業則更突出企業文化,給人一種親近感。
同是產品展示,但不千篇一律,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反映的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一貫追求以及人們所能感知的獨特品味。
有人試圖通過電器文化節中的正泰,解讀溫州電器企業的文化內涵,結果發現了這樣幾個頗含“文化”的細節:一是《溫州日報》報道說,正泰集團原打算預訂50個展位,但考慮到展位緊張,許多小企業排不上隊,便主動讓出,而把展區設到了自己公司的總部,此舉體現了一個大企業應有的風範與胸懷;二是電器文化節開幕當天,“正泰高科技工業園”的隆重開園,標誌著溫州民營企業電器產業科技化時代的到來和溫州工業經濟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從而提升了這次電器文化節的主題;三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主講的《中國電器發展論壇》,容納300來人的會場裏一下子湧進400多人,其中不少竟是正泰下屬公司自發組織前來的普通職工。為讓更多兄弟企業的人得到學習的機會,正泰員工又一次發揚風格,主動讓出座位,自覺地站到過道上聽課。與此同時,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理事長、原國家機械部副部長陸燕蓀專為正泰所作的一場電器知識講座,由於場地較小,加之正值大年初六,許多人忙於過節,原先隻安排了20來名公司“老總”,結果前來聽課的人竟達40多人。位置不夠,隻好臨時加座。會場裏擠不下,門外也站滿了人。一位剛剛采訪過正泰的記者說:“南存輝說他要把企業辦成一個‘學習型組織’,現在看來,這話一點也不假!”